1937年12月,一个寒冷的冬天,日寇入侵,南京城陷。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约翰·马吉等20多位国际友人组建的南京安全区,庇护了25万多名难民,温暖了无数颗在瑟瑟寒风里绝望的心。
至暗时刻,一个忙碌的中国人的身影,格外显眼。他叫陈文书,是拉贝的秘书,也是南京大屠杀中国救助者之一。
陈文书
近年来,陈文书的另外一重值得称道的身份逐渐公开。
2011年,《南京党史》杂志第四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难民的义工 革命者的挚友》的文章,陈文书与中共地下党员徐楚光的革命友谊逐渐为世人所知。
艰难救助 守护生的希望
陈文书,又名陈斐章,1908年7月4日生于安徽太湖县,从小成绩优异。
后因机缘巧合,他结识了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并在其介绍下来到南京,先后进入南京国民党励志社《励志》周刊和南京下关英国和记洋行工作。
1937年底,南京沦陷。陈文书毅然进入以拉贝先生为主席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担任义工。
南京安全区示意图
一开始,陈文书主要是在安全区总部秘书处工作,但由于总部本身也在难民区,陈文书还得参与收容、保护难民、维持安全区运作、安抚难民情绪等工作。
那时候,安全区粮食委员会副主任休伯特·索恩(中文名宋煦伯)经常开着美国大使的车,挂着星条旗,带着陈文书去下关买粮食,然后绞尽脑汁送到各个难民所。
《魏特琳日记》中有专门提到陈文书,“可怜的F·陈(陈文书)将白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红十字会粥厂的问题”。
不管是国内的粮食,还是越南蚕豆、泰国大米,能买到什么,陈文书就买什么。但即便如此,难民一天也只能吃上一顿稀饭。
南京安全区英勇顽强的抗争,为难民争得了生的希望,也使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日军极为恼怒。
在日军施压下,1938年2月,拉贝被迫离开南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也不得不更名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 陈文书担任国际救济委员会助理秘书兼事务主任,留在南京继续救助难民,一直坚持到1940年8月该机构撤销。
拉贝对陈文书等人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曾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忠实友好地帮助我们的中国朋友们。我们委员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都是中国人做的,我的中国朋友们为委员会工作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你们的工作将会载入南京的历史史册,对此我深信不疑。”
深情厚谊 倾力帮助中共地下党员
1941年,在国民党重庆当局的授意下,陈文书进入汪伪政权工作。在此期间,陈文书结识了正设法打入汪伪南京军政高层机构的中共地下党员徐楚光。
徐楚光本是因陈文书在汪伪政权任职而故意接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到陈文书的真正想法和救助难民的经历,便将其视为值得信赖的朋友;陈文书也逐渐觉察到徐楚光的身份,多次冒险掩护和帮助他。
此后,徐楚光成功打入汪伪政权,开始利用职务之便,默默地从事着地下情报和策反工作。
据陈文书的儿子陈声德介绍,陈文书在幕后尽力地为徐楚光提供一切方便:一来,安排徐楚光与自己住在同一个门牌号,仅是一墙之隔,便于掩护和照顾;二来,时常悄悄领着徐楚光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将他锁在里面查阅相关材料。
1944年冬,徐楚光与朱剑平(朱晖)女士订婚,虽然办了只有6人参加的订婚宴,但特邀了陈文书参加,并请他在订婚证书上介绍人一栏署名。徐楚光还曾将自己与朱剑平的3张合影照片赠送陈文书夫妇作纪念,并在照片下方亲笔写上“文书兄嫂惠存” “徐楚光朱剑平敬赠”。
徐楚光与夫人朱剑平合影。由徐楚光亲自赠送、陈文书毕生珍藏的徐楚光3张照片之一,摄于1944年南京玄武湖畔。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徐楚光成功地策反了南京汪伪警卫第三师起义,组织汪伪空军周致和等6人驾驶原汪精卫座机“建国号”起义,并顺利飞往延安。
1945年11月,因为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救援经历,陈文书被美军在华司令部聘用为一等华员、翻译,兼任美军顾问团下关运输处主任。
1949年美军顾问团撤离中国大陆,陈文书选择留在大陆。
1983年5月,陈文书去世,骨灰撒在玄武湖内。
2010年4月5日,徐楚光情报系统革命英烈悼念活动在南京举行,陈声德通过南京电视台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系上了徐楚光的夫人和女儿。
徐楚光女儿徐定生在写给陈声德的信函中表示,“陈文书先生曾作为父亲的好友,曾为父亲的事业给予的帮助,我们家人会永远铭记在心”。
参考资料
《陈文书:草根英雄的坎坷路》
《曾任拉贝助手的陈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