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撑起7亿产值的“沙先生”

发布时间:2020-12-27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在常人的想象中,一手将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打造为全国港机巨头的工程师,应该像“钢铁侠”一样高大粗犷,才能玩转六七层楼高的港机。

可沙夕兰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外表纤弱,说起话来慢声细语。

就是这样的一位“小女子”,创下国内外港机研发领域多个“第一”,获得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最美职工、江苏省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今年已经54岁的沙夕兰,仍然带着“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徒弟们坚守在研发第一线。

沙夕兰.jpg

不被看好的“小女子”,撑起7亿产值

1989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沙夕兰进入南京港口机械厂工作,这一扎根就是三十多年。

刚进厂时,厂里的老同志都不相信一个小姑娘能在港机这个行业里做久做好。毕竟,港机制造是一个男人拼搏的世界,苦、难且不说,光是五六十米高的吊机有多少女同志敢爬上去?

面对周围怀疑的眼神,沙夕兰暗暗给自己鼓劲:我一定要做好,我一定会做好。

就这样,带着坚定的信念,沙夕兰每天频繁出现在厂里的各个车间和施工现场。图书室、资料室经常是她的“休息室”,港机厂的每一位职工也都成了她的老师。

很快,沙夕兰成了厂技术部主力。

“沙部长的身高才到我肩膀,可是我总觉得像在仰望她。”和厂里人高马大的小伙子相比,沙夕兰显得格外瘦小,一米六的个头只有七十多斤重,但她却被同事们尊称为“沙先生”。

不为别的,因为沙夕兰的骨子里总有股不服输的精神,工作中敢做敢当,难度越大的研发项目越敢于挑战。

据统计,沙夕兰参与开发的产品,累计为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南京港口机械厂也由十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厂一跃成为国内港机制造业的巨头。同事们评价说,“沙先生”撑起了南京港机一年7亿多元的产值。

攻克技术难关,带领南京港机走出国门

“当今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项目都是硬骨头。”从事港机开发研究这些年,沙夕兰用瘦弱的身躯带领她的团队啃下了一块块技术创新的硬骨头。

2008年,新加坡某集团来中国寻找28吨木片带斗门机制造商。带斗门机一般用于装卸煤和矿石,木片因为其流动性差和比重低的特点,对门机抓斗的要求极高。这个项目的难度和分量,对南京港机和沙夕兰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沙夕兰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似乎着了魔的她不分上下班,整天泡在工作室,埋头研究图纸。

eec278bf2647ac1_size31_w500_h335.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沙夕兰抢在招标之前便拿出了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争取到了项目。就连世界港机制造巨头“上海振华”都不由赞叹:“南京港机,赢得漂亮!”

在主持研发的港机产品已遍布中国长江及沿海各大港口时,沙夕兰并没有满足,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让南京港机走出国门。

2010年,印尼第二港务公司需要一次性采购13台门机,沙夕兰敏锐感到这是南京港机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便连夜飞往印尼。

一次次地沟通和博弈后,沙夕兰凭借着多年的专业经验和高水平的技术水准,最终争取到了印尼顾客的信任,为“南京港机”拿到了这个国际大单。

施工阶段,沙夕兰又亲任科技攻关小组组长,克服语言沟通障碍、文化差异等不利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保障措施。

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沙夕兰带领着大家反复试验验证,将计划落实到每台产品、每道工序,使南京港机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要求,产品顺利进入了印尼市场。

成立“创新工作室”,传递劳模正能量

为更好发挥沙夕兰的专家优势和品牌效应,2011年,南京港机成立“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促进了一批中高级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南京地区及港口作业学习交流的知名平台。

沙夕兰工作照.jpg

沙夕兰在带新人上很有一套,她注重因材施教,面对徒弟们工作中的失误并不苛责,但要是态度问题,绝对会毫不留情地批评。

有一次她和自己的“得意门生”王海雷一起去南通王子公司谈项目。王海雷一向做事踏实稳重,然而这次他准备工作却没做充分,不少计算数据未能及时出来,会谈十分被动。事后沙夕兰当着大家的面,在部门会上狠狠地批评了他。

每到深夜,同事们经常会看到劳模工作室的灯亮着,一群年轻人还在工作,他们有的在运用最新的设计软件设计图纸,有的在讨论着变幅旋转的技术问题,还有的正在沙夕兰的指点下学习三维设计软件的绘图操作。

“我的愿望,就是让我的徒弟们也能成为劳模。”沙夕兰总是这样说。

沙夕兰,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和高大的港口机械打交道的人,用理想和汗水为中国的港口发展提供最专业的设备和最扎实的技术保障,用智慧和心血推进码头作业效率提升,为中国港机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综合中工网、中国江苏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