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底,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节节败退。面对败局,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召见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
蒋介石当面要求孙越崎把资委会所属的五个厂,即南京电照厂、有线电厂、无线电厂、高压电瓷厂和马鞍山机械厂全部拆迁到台湾去。
孙越崎应付着蒋介石提出的要求,其实心中早已做出了决定:弃暗投明,保护好资委会所管辖的财产,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孙越崎
南京秘密会议
孙越崎是一位爱国的科技人员,他怀着一颗工业救国的心,长期在全国各地创办工矿企业,被誉为“工矿泰斗”。
抗战胜利后,孙越崎以为终于等来了和平建设年代,准备大干一场,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但国民党政府处心积虑挑起内战,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国家建设、民族复兴。
1948年10月,国民政府全国工业总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期间,孙越崎事前未与任何人商量,召集资源委员会各地的负责人秘密开会,动员他们坚守岗位,保护好厂里的财产、档案,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
会上,孙越崎明确表态:“我们这些人,都是学工程技术的,都是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就参加了中国的工业建设。资源委员会现有的工矿企业,是中国仅有的一点工业基础,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保存下来。”
他还表示,共产党执政后,大家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希望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弃暗投明,“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迎接解放、办理移交”。
南京秘密会议后,分散在全国的资委会各厂矿企业和32000余名职员及数十万技术工人,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与当地国民党政府、军队百般周旋,护厂护矿迎解放。
走完发动保产保厂起义的第一步,孙越崎又通过资委会财务处长季树农,与中共地下党潘汉年系统接上关系。
1948年,南京电照厂全体职工合影
“五厂”拒迁台湾
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孙越崎万万没有想到蒋介石的迁厂命令会来得这么快。
“长江封江,轮船不好雇,五厂现在都有困难,拆、运、建都需要很多费用。”孙越崎想要以运输困难、缺乏经费为由,拖延迁厂事宜。
可蒋介石均置之不理,坚决要把机器由铁路运到上海,再船运台湾。费用问题让孙越崎做出预算,交财政部拨款,并提出“限1月11日迁出南京”。
别无他法,孙越崎让几位厂长编出了一个高达 132亿元法币的预算,希望蒋介石知难而退。出乎意料的是,钱款很快到账了,孙越崎只好开始一点一点地拆迁,尽量拖延时间。
关键时刻,事情迎来了转机——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国共两党开始和谈。
孙越崎签发停迁令
借着这个机会,孙越崎马上下达了停迁令,将南京“五厂”集中在下关码头的机器设备搬回,重新安装起来。
过了三星期 , 孙越崎突然接到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从上海发来的电报:“奉层峰(即蒋介石)令, 催促南京五厂迅速迁台,盼复。”原来,“下野”后的蒋介石仍操纵着国民党的军政大权,对南京“五厂”的拆迁工作念念不忘 。
孙越崎召集五厂负责人会商,大家一致决定采用拖延办法——工厂不迁,电报不复。3月中旬,汤恩伯又来电催促,孙越崎借国共开始和谈之机,在征得李宗仁的同意后,继续拒迁。
最终,经过几次艰险斗争,南京“五厂”成功留在了大陆。解放以后,这五个工厂中有四个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基础厂,许多工程师也出自这几个工厂,南京更是成为我国电子工业和电瓷工业的重要基地。
团体集体起义
1949年4月21日,在隆隆的渡江战役炮声中,孙越崎从南京到达上海,帮助资源委员会各部门做好护厂、护产工作。26日,他又南下广州,凭着过人的才智,取得了行政院长何应钦的同意,资源委员会及其管理下的大量物资没有南迁。
上海解放后,资委会将全体员工及大批机器与设备移交给军委会,包括2万枚银元、500两黄金和数万美金。
毛泽东欢迎资源委员会起义的电文
陈毅曾对此作出评价:“资源委员会所有人员,包括各级负责人,以及在已解放地区所属各厂矿企业员工及设备器材,几乎未走一人,几乎未有一点破坏,实在是伪中央文职机构中的一个全体员工起义的团体。”
孙越崎率部起义一事,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蒋介石曾狠狠地说:“孙越崎拒不迁厂,又骗了我的钱(指搬迁费)!”并命令将资源委员会科长以上人员全部“捉拿归案”,主要人员“枪毙”。
蒋介石终究是没有如愿。1949年11月,孙越崎携眷到达北京,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周恩来亲设家宴,感谢他为新中国保留了工业家底。
此后,孙越崎被任命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投身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
参考资料:《孙越崎:带领资源委员会员工起义》
《孙越崎与他领导的资源委员会起义》
《资委会起义和五厂拒迁台湾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