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的四次南京之行

发布时间:2020-12-2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先后20多次经过和视察南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群众热烈的欢迎。

鲜有人知,早在大革命时期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多次北上南下,在南京留下过他的足迹。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

浦口车站逸事

辛亥革命后,政局混乱,思想界苦闷思变。

1918年,毛泽东收到了恩师杨昌济从北京写来的信,希望他能去北京大学,同时还告知留法勤工俭学的相关事宜。

当时许多国人将目光转向西方,渴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消息传到湖南后,进步知识青年纷纷响应。

毛泽东等人通过不久前成立的新民学会,组织首批40余名留法青年。经过半年的预备班学习,1919年3月,青年们扬帆起航,远赴海外。

毛泽东特意从北京前往上海为他们送别,途经南京,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南京。

由于囊中羞涩,毛泽东到南京的车票钱都是向人借的。后来的日子里,他曾回忆过这段窘迫的旅程:“我到达浦口的时候又不名一文了,而且没有车票。没有人可以借一点钱给我,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离开浦口。最糟糕的是我仅有的一双鞋子给贼偷去了。”

天无绝人之路,火车站外,毛泽东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买了鞋,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

1919年3月,环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送别留法学生合影

1920年4月,毛泽东再次从北京乘火车前往上海,送别又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花了20多天的时间考察沿途各地社会状况。

在南京城里,他看到了外国人开设的工厂、商店,也感受到南京人民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情绪。站在明城墙城楼上,他不由感慨南京虎踞龙盘的特殊形势。

故人相聚

1921年7月,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中共一大召开。毛泽东作为湖南的代表之一,前往上海参加会议。

念及在南京的周世钊、陶毅等几位挚友,毛泽东特意抽出时间前去看望。

一年前,毛泽东曾感叹“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为解决这种“脑子饥荒”,他牵头创办了长沙文化书社。书社筹备过程中,周世钊与陶毅都曾鼎力相助。

一次,毛泽东与周世钊在文化书社里交谈。毛泽东拿出陈独秀关于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来信给周世钊看,并向他介绍了湖南团组织创始和发展的情况,希望周世钊能担负这一重任。

没想到的是,周世钊已被录取为国立东南大学的特别生,计划毕业后做教员,毛泽东便也没有勉强。

此番在南京除了叙旧,毛泽东还与周世钊、陶毅商谈了创办文化书社南京分社的问题,后因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未能实现。

梅庵里的发言

1923年8月,位于东南大学西北角一隅的梅庵迎来它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21日的第一次会议上,瞿秋白、毛泽东分别代表青年共产国际、中共中央致辞。毛泽东在致辞中称赞青年团在过去一年里在各地方能彼此谅解,彼此配合,希望以后仍保持这样的精神,同时指出青年团存在“不与群众接近,而又自露色彩太甚”“希望今后由空想进于实际,注意民众痛苦症结之所在,而从事于脚踏实地的工作”

记载毛泽东发言的会议记录

23日的第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作报告,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政策,阐述了中共三大提出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方针;同时阐明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关系,即在政策上青年团须完全服从共产党的指导,与共产党的主张一致;在组织上,青年团完全可以独立。

后来的日子里,大量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中共党员共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南京虽然只留下匆匆几段剪影,但人们仍能从中窥见一代伟人的成长印迹。

参考资料:

《青年毛泽东的四次江苏之行》

《中国共青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概览》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