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蓝色工作服、一双黑色旧布鞋,身材瘦削,笑容亲切,永远保持工作状态。
这位来自南京晨光集团、穿着朴素的员工背后有着诸多荣誉: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叫王南石,南京晨光集团总装测试部特级技师,被誉为“大国工匠”“蓝领院士”。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王南石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日复一日默默地精心装配、检测、调试,“只为那苍穹上最美的姿态”。
王南石
奋战在一线的工人党员
王南石与晨光厂结缘于1978年。
那年,21岁的他离开插队的农村,来到南京晨光机器厂(现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两年后,王南石从技校毕业,进入晨光厂工作。在生产一线,王南石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一干就是40年。
其间,王南石也曾被提拔到技术管理岗位,成为一名干部。后来,领导动员他回到生产一线,指导提高生产技术。“只要组织需要,我服从安排。”他便又回到了车间。
中国航天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一线工人王南石,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
在同事们眼中,上班早、下班晚是王南石的工作常态。“早上7点我到单位的时候,他已经忙活起来了;晚上7点天都黑了,他才下班。”和他共事多年的高级技师于天经说。
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除了加班加点,王南石还总是随叫随到。
2016年,一个重要试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得知消息时,王南石正在家中做饭。他立刻扔下锅铲,赶到现场,带领工人分析故障原因,不到一小时就解决了问题,保证了重要试验任务的按时完成。
自参加工作,王南石一直奋斗在生产一线,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只在儿子结婚时请了短短3天假。
精益求精,练就微米级装配手感
精益求精的王南石,有着一双“微米手”。
微米是什么概念?1毫米是1000微米。
航天产品的精密度要求极高,一粒尘埃大小的偏差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伺服机构装配要求更是如此。
王南石的工作,需要在微米级精度的零件上找到不匹配的地方,并进行完善,必须得有丰富的操作经验。经过无数次实践,王南石采用了一种名叫动环静环相对研磨的方法。
为此,他专门调配了一种特殊的研磨膏——把猪油作为研磨膏的润滑液,与磨料及其他材料按一定比例调配。使用时,他将煤油加入研磨膏细细调匀,并且通过调配的比例来调节研磨的速度和效果。
日积月累,王南石可以“用手指分辨出磨料的粒度,一捻就可以判断出调配比例是否合适”。
“同事们都笑称我的手是‘微米手’,说我的手感达到了微米级。其实并没有那么玄乎,这只不过是一天天练出来的,只要用心就能做到。”
工作中,王南石从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做出品质最好的产品。一旦有问题横在面前,他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由于常年加班,王南石患上了胃病。一次,某试验工作正在紧要关头,他的老胃病又犯了。王南石本想忍痛工作,但疼痛来势凶猛,一阵紧似一阵。他两眼一黑,晕倒在地,参加试验的同事连忙将他送到医院。然而,下午上班时,王南石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退而不休,当好队伍“引路人”
除了“微米手”,王南石还有着业内有名的“神耳”——产品在调试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啸叫”问题,他能通过辨别各种啸叫声,准确判断故障所在。
而不管是“微米手”还是“神耳”,王南石都把多年积累的判断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早在成为航天科工集团的首席技师后,王南石就意识到,不仅要自己带头干,更要带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干。他带头领办“技师工作站”,积极培养年轻技术骨干,工作站先后被评为“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又挂牌成立“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
王南石结合生产实际,先后编写了《装配钳工基础知识》《液压系统基础知识》《班组管理》《生产管理》等专用教材,辅导生产一线青年员工和技术骨干。他手把手地把生产经验传授给身边的人,先后培养出2名特级技师、4名高级技师和17名技师。
2017年10月25日,对王南石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60岁的他正式退休,但因工作需要,公司聘请他留任,他也决定“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
“我所从事的是一份‘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这使我有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王南石表示,自己要一如既往发扬钉子精神,努力争做“敬业、专注、严谨、卓越”的航天匠人,为中国航天梦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