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巷”创新 珠江路的逢春蝶变

发布时间:2021-01-21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从东走到西,4公里,珠江路人头攒动。

  30多年前,20多家电脑公司汇集到珠江路上。渐渐地,这条路成了“电脑一条街”;渐渐地,这条路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享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美誉。

  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南京市“打造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城市‘硅巷’”的政策引领下,珠江路创业大街迎来了新的机遇。

  “破墙”开店

  珠江路原本只是一条普通街道,沿街零散分布了20多个商业网点,而且全是门面低矮、设备陈旧的区属小商店。1984年,玄武区政府作出加快发展商贸业的决定,并着手在全区规划了商业街。

image002.jpg

1985年,“破墙”改造中的珠江路

  沿街住户“破墙”开店,一时间,日用百货商店鳞次栉比。至1985年底,珠江路新建商业网点69个,营业总面积达3177.3平方米。

  但是没有形成气候,珠江路转向经营生产资料,炊具店、煤店、汽车配件店布满整条街,购物者寥寥,人气始终难以聚集。

image004.jpg

曾经,珠江路上购物者寥寥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提出“科技要面向经济、经济要依靠科技”、“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的方针,对拨款制度、技术市场、组织结构及人事制度等方面实施全面改革。

  随后一年,国家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逐步削减事业费投入,推动科研机构加速走向市场。在这一背景下,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纷纷下海创业。

  在南京,以江苏江计电脑技术联合开发公司(江苏省计算机研究所下属)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下海创办的电脑企业自发汇聚到珠江路。

  到1990年底,在“江计电脑”的带动下,珠江路的电子企业已有20多家。

  为此,1991年6月,玄武区委、区政府向市政府建议,把珠江路建成电子一条街,同时着手制定吸引电子企业进街经营的十项优惠政策。

  1992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

  这一年,改革大潮被推向新一轮高峰,政府开始大刀阔斧拆除计算机行业的贸易壁垒,全世界各大计算机厂商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国内IT市场由此走上迅猛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珠江路这条不起眼的街道,正式被命名为“珠江路科技一条街”。

image005.png

珠江路科技一条街

  珠江路这个曾经冷清的狭窄街道,马不停蹄,飞速发展,一举成为华东地区最有名、最具辐射力的IT商贸中心。

  珠江路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方,与众多城市的电子街一道,开辟了中国IT产业的新天地。

image006.png

珠江路科技一条街

  “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美誉盛传开来。

  1998年,珠江路科技一条街有企业893家,其中电子电脑企业741家,全街实现销售额30.1亿元,电子电脑类比1997年增长30.8%。

image008.jpg

珠江路科技街组团参加中关村电脑节新闻发布会现场

  1999年,珠江路被确定为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组成部分,举办第一届珠江路电脑节。

  2000年,东南大学科技园、江苏软件园入驻。

image009.png

珠江路科技街在国际展览中心组团参加WTA展示会

  2003年底,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999年的8家快速增加到51家,其中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6家。

  2004年底,珠江路启动楼宇项目11个,开发面积7.8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66万平方米,总投资26.1亿元……

  绝地求生

  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IT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珠江路企业面临着众多的困难,遇到了发展瓶颈。

  为了缓解困境,2005年珠江路再推“园街一体化”,将珠江路和徐庄软件园串连,搞“前店后厂”。2008年,珠江路“一街两园一基地”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image011.jpg

2008年“宏图三胞”杯第十届珠江路电脑节开幕式

  但是不可预知的是,“电商”来了,珠江路原有的价格优势很快被蚕食殆尽。2012年开始全国电子卖场纷纷进入衰退时代。珠江路两侧200多家店,卖电子产品的已不到1/3,多半经营小吃。2013年,珠江路2949家企业平均营收1163.6万元,平均纳税10.4万元。

  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在珠江路这条街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image013.jpg


亟待转型的珠江路

  “硅巷”在这里延伸

  转型迫在眉睫,玄武区政府一直思索着珠江路的重新定位,最终敲定,将珠江路升级为创业一条街。

image015.png

亟待转型的珠江路

  2018年底,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南京市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城市“硅巷”,珠江路的转型方向更加清晰。

  “硅巷”是指通过对现有老写字楼、老厂房、棚户区加以改造,嵌入式容纳大街小巷创新创业者,将创新的空间从开发区扩展到城市社区,是一种位于城市中心、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新模式。

image017.jpg

创客集聚珠江路城市“硅巷”

  玄武区恰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发展“硅巷”。作为南京的中心城区,玄武科教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有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中科院南京分院等25家科研单位,集中了江苏全省近1/3的两院院士,还有南京市1/2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数量庞大的旧载体被激活,成就了珠江路更新空间的山河壮阔。

  如今,珠江路“城市硅巷”按照“非”字形、无边界的空间布局,集成优质资源,改造升级了未来城A、B座等载体,引进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型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设计服务、金融服务、数字生态服务等为主导方向的科技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image019.jpg

珠江路“城市硅巷”

  创新基因在这里孕育成长,创新活力在这里激活裂变。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凤凰涅槃的珠江路,正在阔步奔赴一场“创新之约”。

       参考资料:

       南京日报、玄武发布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