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奠基人 百岁战将向守志

发布时间:2019-09-02 14:44 来源:凤凰网江苏

2017年9月2日凌晨,一颗将星陨落了。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0岁。

从艰苦卓绝的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都有向守志的身影。和平建设年代,他还是战略导弹部队的开拓者之一,曾两度担任第二炮兵(现火箭军)司令员。

屡立战功的他在诸多开国少将中,无疑具有传奇的色彩。

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时的留影

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时的留影

战场屡立战功

1917年出生的向守志,原名向守芝,15岁就扛起了红缨枪,参加长征时还不到20岁。个子高、身体壮的向守志主动报名当了机枪手,与连队唯一的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打交道。

“只要我的马克沁一响,敌人就像割韭菜一样往下倒,那才叫过瘾呢!”也正是这挺机枪,陪伴向守志在长征期间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

全面抗战爆发后,从红军大学毕业归来的向守志被分配到八路军129师,很快就担任了机枪连连长。那时的八路军武器简陋,机枪可算得上是发挥重要作用的“重武器”了。

年轻时的向守志

年轻时的向守志

伏击战是八路军早期的重要作战样式,利用高山峡谷等有利地形来弥补武器上的差距,出其不意对日军发动进攻,对敌人造成重大损伤。向守志的机枪连,在伏击战中往往能发挥突出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走上了师旅级领导岗位,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向守志任26旅旅长,率领部队南渡黄河,投入到战略反攻的作战之中。9月,26旅在横新公路中岳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把进入包围圈的敌190团全部消灭,保住了黄河渡口的安全。

向守志在战场上抬伤员

向守志在战场上抬伤员

九纵发出嘉奖令,对这次作战作出了颇高的评价:“这一胜利,开创了我纵队一个旅一次歼灭敌正规军一个团的模范战例。”

新中国成立后,向守志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然而,安静的校园生活过了还不到半个月,向守志就接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立即从南京赶回了部队。

1951年3月,向守志率44师进入朝鲜,很快就投入了第五次战役。战役第一阶段,44师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顽强拼搏,其下属部队获得15军授予的“出国作战第一功”锦旗。

1952年抗美援朝向守志师长组织团以上干部进行沙盘作业,中间执棍者为向守志

1952年,向守志师长组织团以上干部进行沙盘作业,中间执棍者为向守志

立志终身搞导弹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党中央就决定建立中国独立的核反击力量,防御外敌侵略。为此,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的工作拉开了序幕。

1960年,由周恩来亲自点将,向守志离开了最为熟悉的部队,调任西安炮兵学校(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前身)任校长。到岗后的向守志发现,人才匮乏,一座培养导弹工程师的学校,竟然没有一名教授!

趁着总参谋长罗瑞卿来校视察,向守志将一份解决教师资源问题的“拔青苗计划”递了上去。不久,向守志接到了罗总长的电话:“周总理同意你们的计划,你们要哪个大学的人,就直接到哪个大学去挑。”

此后,西安炮兵学校以周总理指示为“尚方宝剑”,从全国十多所名牌大学“拔”来了一批人才。多年后回忆起此事,向守志仍十分激动:“那时啊,高中生就很宝贝了,我们拔了青苗,真是招‘才’进‘宝’,地方院校好眼红的!”

原西安炮兵技术学院全景

原西安炮兵技术学院全景

当时,中国建有最早的2个地地导弹营,其中2营就归学院管辖。1963年,2营远程机动至酒泉,准确发射了中国第一代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欢呼声响彻戈壁荒漠。向守志特意从西安赶来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并发给2营官兵每人两个煮熟的土豆,这也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特殊奖励。

也就是在学院任职期间,他将原名“守芝”正式改为“守志”,寓意立志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贡献。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任命向守志为二炮首任司令员。可没过几天,向守志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

直到1975年4月,“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向守志重回二炮担任司令员,他也成为唯一一位两度出任二炮司令员的将领。

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1982年,向守志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在南京军区工作期间,向守志十分注重部队大力开展研究外军活动,推进军事训练改革。正是在这一时代大潮中,以南京军区第一军教导队副队长王聚生为代表的“蓝军司令”和一批研究外军成果应运而生。

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王聚生在各种对抗演习中充当“敌军”排至师的指挥官近百次。南京军区出现“蓝军司令”的消息发表后,在全军掀起了“蓝军司令热”,各级军事主管包括不少大军区的司令员也扮演“蓝军司令”,《解放军报》以“蓝军司令”为龙头的敌军研究宣传达一年半之久。

退休后,向守志与夫人张玲同游玄武湖

退休后,向守志与夫人张玲同游玄武湖

1990年5月退出军区司令员岗位后,向守志一直生活在南京。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他,被南京市慈善总会聘为名誉会长。南京市慈善总会初创之际处境艰难,“讨米下锅”,老将军自掏腰包拿出1000元,给慈善总会作创始基金。

在上世纪90年代,1000元并不是个小数目。多年来,不论哪里有灾有难,老将军总是带头捐款捐物。

“你认为这个党伟大,他的事业一定能够胜利和兴旺,你才会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如此朴实无华语言的背后,是向守志一生的坚守。

参考资料: 《向守志:传奇战将的跌宕人生》

       《百岁战将向守志》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