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共南京市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江苏省委办公厅的函件下达,同意将新中国成立前后召开的中共南京市代表大会连续计算届次。
由此,1927年在浦镇附近召开的代表会议,被官方认定为南京首届党代会。
这次会议,虽意义重大,但会场十分简陋,既没有主席台,也没有桌椅板凳,只有一盏煤油灯,照亮了南京革命运动的道路。
歌声激昂,黑暗中的前进力量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变化。
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南京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部分未暴露身份的党团员转移到外地或农村开展工作。
一时间,工农运动走向低沉,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八七会议指明了斗争方向。会后,邓中夏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世藩、贺瑞麟、吴雨铭、孙津川等人先后奔赴南京,使得中共南京市委恢复了工作。
根据省委整顿党的组织、“在各级指导机关中都必须尽量充实工农分子”的决议,市委决定启动“改组周”,“自下而上全面改造党的组织”。
12月4日这天,中共南京市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当天,等天色暗了下去,分布在全市各系统的25名党员代表来到了浦镇附近的一个山坳里。此处人烟稀少,绿树成荫,隐蔽性极强。
一块较为平整的大块片石成为会场的中心,一盏煤油灯是仅有的光源。
低沉而浑厚的《国际歌》声中,全体代表脱帽肃立,缅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孙津川作为临时会议主席,主持了会议,并选举出17名市委委员。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组织建设,广泛发动和动员群众,提高人们对革命的认识。”
“国民党像一潭污泥浊水,怎么搞也不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暴动可能会有失败,可能会有牺牲,但只有这样才能动摇国民党统治的基础。”
……
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决定完全接受中央的决议。
根据江苏省委关于“集聚无产阶级的力量”“发展工农日常斗争”的策略,南京市委领导广大党员和群众骨干,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破除阴霾,革命运动开始复苏
根据党代会上的选举,市委分工,吴雨铭任书记,孙津川、宋震寰、苏爱吾分任职工委员、农民委员、军委委员。
孙津川当时住在北祖师庵49号一间小房子里,屋里只有一张小桌子、两把椅子和一个旧箱子。
孙津川居住地
艰苦的环境下,他义无反顾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开展斗争,还在浦口地区创办起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
在金陵兵工厂工人生活区和工人党员开会时,孙津川曾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剪成字的纸片,左手举着“工”字,右手举着“人”字,两个字一拼就成了“天”。他说:“工人团结起来,力量比天大,什么困难也不怕!”
宋震寰原是东南大学学生,他脱下大褂,换上工人服装,在码头工人的掩护配合下开展工作。
在靠近津浦路终点附近的江浦农村九袱洲,发展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50名农民参加了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开展激烈的斗争,赶走欺压民众的帮会组织。
苏爱吾设法弄到了一批枪支,准备领导士兵哗变。当时蒋介石下令,要求基本痊愈的伤兵立即开赴前线,引起士兵不满。
军委组织了伤兵善后委员会,联络全市伤兵,坚持除非发清欠饷、按照抚恤条例办事,否则不赴前线。针锋相对中,国民党当局被迫向伤员们发放了津贴。
……
委员们各司其职,聚集力量,使得一度受到极大摧残的工农群众运动开始复苏。在各方面斗争的开展之下,中共南京地下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壮大。
星星之火,在南京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