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赵明才的60年“雷锋之路”

发布时间:2021-03-0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20年12月18日,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

辽宁省营口市——雷锋军旅人生的第一站,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千里迢迢从南京赶来,将纪念雷锋牺牲一周年大会入场证捐赠给雷锋文化博物馆。

老人名叫赵明才,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宣传和播撒雷锋精神是他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营口雷锋文化博物馆接受赵明才捐赠

一见如故,雷锋生前的战友

1960年11月,在沈阳军区工程兵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赵明才第一次见到雷锋。

会上,赵明才作了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的汇报,雷锋作了忆苦思甜的报告,两人双双被树为标兵。

“雷锋的个子不高,圆圆的脸,浓浓的眉毛,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喜欢写诗,用现在的话来说,算是一位文艺青年。”这是雷锋给赵明才最初的印象。

当时,雷锋才20岁,入伍还不到一年,赵明才则比他大4岁。

相仿的年纪,相同的理想,雷锋与赵明才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当时就相约,要做‘党的忠实儿子’。”

赵明才

在赵明才的眼里,雷锋是个谦虚的同志,每次见面都会礼貌地称呼其为“赵排长”。赵明才也十分喜爱这个小弟弟,总是一口一个“小雷”,战友之情亲如兄弟。

会议间隙,两人经常找安静的地方谈学习、谈工作、谈理想,还一起帮助服务人员打水、扫地、冲厕所。

一天早晨,赵明才和雷锋捧着大会上奖励的、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小河边交流学习体会。赵明才十分苦恼地向雷锋倾诉:“我文化水平低,读毛主席的书经常遇到困难,因此,只有比别人起得早点、睡得晚点,抓紧点滴时间学习。”

“学理论、学政治,读毛主席的书,一定要有钉子精神,只要有‘挤’劲和‘钻’劲,总会有收获的。”雷锋歪着脑袋想了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后来,雷锋把这段话写进日记,成为流传甚广的名言。

1961年4月24日,雷锋到赵明才所在的团作忆苦思甜报告,接待并全程陪同他的正是赵明才。

那堂阶级教育课,雷锋讲得生动又深刻。会后,赵明才和雷锋交流的时候,雷锋说:“赵排长,我们一定要好好干,努力做出优异成绩,到北京向党汇报,去见毛主席!”

一诺千金,成为“活着的雷锋”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赵明才痛失好友。

不幸的消息传来,赵明才连夜赶到抚顺,参加军区举行的“公祭雷锋同志大会”。看着雷锋遗像上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想到与雷锋交往的点点滴滴,赵明才扑在棺木上失声痛哭。

在雷锋墓前,赵明才暗暗立下誓言:活着要像雷锋那样做人,一辈子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

赵明才始终践行当年许下的誓言。从东北调到西南,从作战部队调到溧水县人武部,不管走到哪里,赵明才一直坚持学习雷锋做好事,被大家称为“活着的雷锋”。

1986年,赵明才退休,他谢绝了许多好心人当“经济顾问”的邀请,毅然担任起县关工委副主任。

“职务可到头,奉献无尽头;工作有奔头,甘愿当个娃娃头。”退休后的赵明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赵明才宣讲结束后给学生们签名

最多的一天,赵明才连续做了5个讲座。这些讲座,赵明才分文不取。

“他呀,学雷锋育新人,连命都不要了!”提到退休后这些年的生活,赵明才老伴儿心疼不已。

1989年3月2日,赵明才从“鬼门关”转了一遭。

当天,赵明才骑自行车冒雨到东庐中学作报告。临走时天气就不太好,去的路上下起了大雨,赶到会场时,赵明才衣服已经湿透了。报告结束,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个会场。

当天夜里,赵明才胆囊炎发作,还没来得及送医院,就休克了。

2002年5月,赵明才的身体再次出现问题,需要尽快摘除右肾,手术时间就定在次日。

正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的赵明才,突然想起当天本来是要去浦口空军机务团作报告的。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拔下吊针,让女婿搀扶着乘车赶到部队。

硬撑着虚弱的身体作完报告,汗水已经湿透了赵明才的衣背,勉强走出部队大门,他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1998年《人民日报》报道赵明才事迹

4000多场报告会,200多万人次听众……几十年来,在传播雷锋精神的道路上,赵明才从未停下脚步。

如今,赵明才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作报告时间长了,嗓子会哑;坐着写信久了,颈椎会疼。

“但不管如何,只要我活一天,我都会尽全力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感动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赵明才的雷锋人生,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