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钟爱“一大一小” 长江大桥小红花

发布时间:2019-09-14 15:55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90年9月14日晚,到北京参加亚运会艺术节的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在中南海进行了首场表演。

在长达80分钟的演出中,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小红花”们表演的舞蹈《快乐的小熊猫》、打击乐《哪咤闹海》、《戏曲联唱》等节目,特别受欢迎。

这不是“小红花”艺术团第一次参加重大的演出了。要知道在南京,有一种传奇叫做“小红花”!

“老广东”醉里起芳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南京市的一些中小学校组织各自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化生活,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此基础上,市、区文化局、文化馆等部门和学校的少先队,联合把具有艺术天分的孩子集中组成文艺小组,利用课余及寒暑假时间进行比较系统的专业文艺训练,并开展演出活动。

当时,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共青团市委和市教育局隶属下的南京少年之家,这些孩子很快成了少年艺术骨干。1956年,少儿之家的5位青年教师毛峥峨、熊萼、张育辉、王远明、柏怀忠开始着手筹建艺术团。

当年,“小红花”艺术团在表演

当年,“小红花”艺术团在表演

一天,下班时间早已过了,还在忙碌中的王远明问毛峥峨:“咱们的艺术团到底取什么名字呢?”熊萼是广东人,想也没想就说道:“我刚拿到稿费,今天我请客,到老广东(菜馆),咱们边吃边谈,一定要起个好名字。”

一行人来到饭馆,点了四个菜,要了一小瓶“洋河”,借酒助兴,围绕团名说开了。有的说叫“小伙伴”,有的说叫“小雨花”。这时,低头翻看儿童文艺刊物的王远明突然叫道:“有了,你们看,这本书上有五朵小红花,咱们就叫‘小红花’怎么样?”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拍手叫好。四个人兴奋地高举酒杯,为即将诞生的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干杯。

1957年1月1日,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正式成立。

“小红花”艺术团在表演

“小红花”艺术团在表演

艺术团成立后,本着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宗旨,除每周日的集中训练外,还到各中小学先后建立了25个学科艺术小组活动点。在重点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同时,又利用节假日组织小分队去工矿、农村和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而真正让“小红花”艺术团名震海内外的,当属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段渊源。

“小红花”与周恩来总理

20世纪70年代初期,凡是来南京的内外宾,都要想方设法看看南京的“一大一小”,即南京长江大桥和“小红花”艺术团。

周恩来认为,南京的“一大”“一小”很有特色,强调南京在涉外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一大”“一小”的作用,更好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1971年6月5日,73岁高龄的周恩来总理陪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到南京长江大桥参观,乘游艇在江中观看了大桥全貌。

1971年6月5日,周恩来陪同外宾观看“小红花”演出,并接见“小红花”演员

1971年6月5日,周恩来陪同外宾观看“小红花”演出,并接见“小红花”演员

当晚10时,周总理陪同罗马尼亚贵宾观看“小红花”演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周总理一边看节目,一边伴着音乐的节奏,右手轻轻地在腿上打着拍子。

周总理舒展浓重的剑眉,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每一个节目演完,他都带头鼓掌。演出结束后,周总理陪同外宾走上舞台,祝贺“小红花”艺术团演出成功。孩子们都围着周总理,争着和总理握手,又前呼后拥地把总理送出大厅。

回到宾馆的周总理对秘书说,“小红花”的演出很好,我看了很高兴。有几条意见请转告艺术团的老师。

第一,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整个演出节目多了,时间长了,要把孩子们搞得很疲劳;第二,歌唱节目中,乐器的音响太强,像一道“音墙”,把孩子们的童音盖住了,有点喧宾夺主;第三,唱《智取威虎山》中《共产党员》选段的那位小演员,音定得太高,容易把嗓子唱坏。

小红花艺术团的节目《智取威虎山》

“小红花”艺术团的节目《智取威虎山》

6月6日下午,周总理陪同外宾离开南京,临上飞机前还问秘书,他对“小红花”演出的意见是否转告了。得知已经作了传达,周总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1972年4月6日,陪同外国代表团到南京的周总理再次观看了“小红花”艺术团的演出。演出结束后,他兴致勃勃地对孩子们说:“演得很好,祝贺你们成功!”在孩子们一片欢呼声中,周恩来总理与外宾站在“小红花”们中间合影留念。

周总理关心孩子们的未来,爱惜小人才的一片深情厚爱,让当年聆听周总理教导的“小红花”艺术团的全体师生敬佩不已。

正是在周总理的关爱和激励下,“小红花”艺术团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少儿演出团体,也成为了南京一张靓丽的名片。

参考资料: 《南京小红花50年》

       《南京“小红花”的创建及发展》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