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公示,重点推介了136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南京市溧水区傅家边社区榜上有名。
鲜为人知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傅家边只是南京郊县偏处一隅的荒凉小山村,家家户户住着低矮平房,靠着农作物维持基本生活。
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傅家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瓜果飘香、村美民富、喜气洋洋的“富家边”。
溧水傅家边社区(图自微溧水)
从草莓开始的致富路
傅家边的致富路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1984年年初,傅家边被选定为江苏省低山丘陵综合技术开发试验基地。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在这里完成了科研项目,引进青梅、桃、梨、板栗、葡萄等优良果树品种。
这颗在当时埋下的科技种子对傅家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受地形的影响,种植经济林果一度是首选。村民们开始在家前屋后种植梨树、桃树等经济林果,这成为傅家边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1996年,作为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傅家边率先种起了草莓。但当时还是露天草莓,不管从口感还是价格跟大棚草莓都没法比。
2001年,傅家边村民们走出家门考察致富之路,学习草莓种植经验,还聘请了省农科院专家做技术指导。
从这时候开始,傅家边百姓的致富车驶上了快车道。大棚草莓一亩的收益高达5000多元,是种植粮食的6倍,骤然提高了村民们推广的积极性。
自此,傅家边开始大面积种植草莓。到2008年,村里集中整治了2000多亩土地,全部装上了钢架大棚。
在大棚草莓的“号召”下,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开始了致富之路。
整齐划一的草莓大棚,是傅家边的富民标志(图自微溧水)
打造独有的农业品牌
“90后”姑娘班冬雪的父母就是返乡热潮中的一员。班冬雪的父母原先是开收割机的,每逢丰收季,开着收割机四处奔波。在班冬雪的记忆中,父母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奔走,常常几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
随着父母回乡种草莓,班冬雪一家就此过上了安稳富足的日子,她与父母终于可以天天聚在一起了。
受父母的影响,班冬雪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原先所学专业,回到家乡创业,目标就锁定在傅家边的“明星果”草莓上。她将草莓重新包装,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班班草莓”,开起了淘宝店。
如今,凭借当地草莓种植的“老牌优势”和“新生代”的互联网思维,班冬雪已经将傅家边草莓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能达30多万元。
“傅家边的草莓,每斤价格一般要比外地普通草莓高出2—3元。”傅家边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价格高,背后是品牌的力量。
2017年,溧水打造江苏省首个区县级农产品公用品牌“无想田园”,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无想田园·溧水草莓”和企业品牌“傅家边”“天使美莓”“红芭蕾”共同发展的双品牌模式。
目前,“无想田园”品牌产品已经进入苏果超市、大润发超市、金鹰超市等,并且进驻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销售区、沪宁高速公路的梅村服务区和阳澄湖服务区等处。
如今,傅家边拥有万亩草莓、万亩青梅、千亩葡萄园、千亩桃园等,特色林果经济带动了周边乡村发展,原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硕果累累的特色经济果园,四季瓜果飘香。
旅游经济成为主力军
“寺抱山中满庭芳,竹海十里望不穿。雪落梅林娇羞色,日照山凹四季香。”傅家边附近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也同步带动了傅家边周边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
傅家边山凹村(图自微溧水)
傅家边社区的山凹村背靠梅花山、馒头山、桃花坝水库,景色宜人。围绕着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重点发展的以梅文化为主线的梅花观赏旅游、水果采摘品尝旅游、高科技农业科普旅游、欢乐农家度假旅游,一下子带火了山凹村。
在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的规划下,全村28户村民土房全部改造成了苏式青瓦白墙房。在外打工漂泊的肖波夫妇回到家里,在自家庭院开办起野香农家乐。
经营旺季,蜂拥而来的游客给夫妇俩提出了问题:“你们这儿景色好,菜也好,就是不能住,想多玩一天都不行。”
2018年,山凹村开始引导农家乐经营户试水民宿。地理位置最好、生意最热的肖波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推门就能呼吸山野里的空气,下楼吃到地道农家菜,驱车六七分钟还能去附近的采摘园里摘草莓,山凹村的民宿逐渐吸引了来自城区的不少回头客。
山凹农家乐、迎客农家乐、金花农家乐、梅花三弄农家乐……在通往傅家边赏景的路上,一批颇具特色的农家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傅家边旅游的发展,让一批批村民抓住机遇,通过农家乐创业实现发家致富。
一颗小草莓,带动了傅家边的蜕变。从“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到“中国最美村镇”“全国文明村”,再到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荣誉加身的傅家边阔步走在了小康队伍的前列。
参考资料:综合人民网、南京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