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6日,南京军区政治部给赵云祥补发《起义人员证书》,以表彰其作为“华中地区起义第一人”的功绩。
1945年10月,新四军发起盐城战役。作为伪军守城将领的赵云祥,率领部下1万余人起义,伪军孤悬在苏北的最后一座堡垒彻底崩塌。
战地起义
犹豫彷徨后的光荣抉择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战火稍有停息,但盐城地区百姓仍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一方面,汪伪残军负隅顽抗,影响新四军彻底解放盐城;另一方面,水灾肆虐,经济凋敝。
唯有解放,才能引导盐城走向光明。
一道来自中央军委的命令传来:“首先集中力量解决伪军,或使其投降缴械。”
赵云祥率伪军长期据守盐城,虽表面显得志高气傲,实则内心处于紧张与彷徨之中。早些年,他就跟共产党有过多次接触,对新四军的实力有一定了解。
眼看着盐城战役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四军接连攻克14个据点,赵云祥明白南京许诺的救援不过是空头支票。加之他与蒋介石在中原大战时曾有过冲突,对蒋介石全无好感,内心的天平不禁慢慢倾斜了。
新四军部队解放东台县城后,战士与群众联欢
解放阜宁祝捷大会
伪军中有共产党派来的潜伏人员,且将伪军城防工事、作战部署等情况不断送出。赵云祥对此事一直心知肚明,他也知道倘若自己将军队拉过去,投靠人民,城里的百姓和部队的兄弟都能免于一场战火。
考虑再三,在师长戴心宽又一次与其商讨时,赵云祥下定决心,响应中共中央“参加人民行列”的号召,以河北邯郸战役中率部起义的高树勋为榜样,率部起义。
1945年11月11日,赵云祥与戴心宽共同署名,通电全国:响应高树勋将军反对内战、拥护和平主张,接受民主政府之领导,决心与八路军、新四军合作到底,望全国其他部队共举义旗,为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伟大事业而奋斗。
当天下午,新四军便进入城内进行接管。起义部队部分复员后,余下7000余人编入解放军,后在戴心宽等人的率领下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在人民解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
1945年11月26日《盐阜大众报》刊出盐城解放详细经过
拥护和平
扬州策反孙良诚
部队起义后,赵云祥意识到新四军拥护和平、反对内战政策的正确性,主动向华中军区提出要争取孙良诚起义。
孙良诚是赵云祥从军生涯中重要的领路人,早在20年代两人就在一起并肩作战。得知此消息,陈毅当即点头表示由赵云祥来进行策反很是合适。
在军区的护送下,赵云祥有惊无险地抵达扬州。由于此时军统特务在扬州很是活跃,尽管孙良诚有心掩护,消息还是很快被特务打听到,并密报到南京。
押解至南京后,赵云祥站上了军事法庭。此时其策反孙良诚还没见效,一旦被定罪就更无机会,赵云祥“言之凿凿”地表示,新四军兵临城下,兵力数倍于他,又无援兵相救,将部队交给新四军实为避免全军覆没之举。
国民党军法处无法对其定罪,只得将其软禁起来。二个月后,赵云祥得以继续回到孙良诚身边,伺机完成策反使命。
周镐
在策反孙良诚的过程中,赵云祥一直与地下党员周镐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彼此交换情况。周镐以“私通中共”之名对孙良诚施以压力,赵云祥则以“蒋介石放不过你”之语循循劝说,但孙良诚始终以“需要工作,时机还未成熟”为由拒绝赵云祥起义的提议。
后至淮海战役,孙良诚假意投降,并为了逃离解放区声称要去策反他人。一时不察的周镐等人因此牺牲,赵云祥也被列入搜捕名单。他刚从上海连夜离开,第二天特务就追至上海抄了他的家,赵云祥隐姓埋名才幸免于难。
直至1970年去世,未能策反孙良诚始终是赵云祥一生的遗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苏州市委统战部承认其为“华中地区起义第一人”;1985年,南京军区政治部为其补发起义将领证书,至此,赵云祥曲折的人生终于画上句号。
参考资料:《江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人物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