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的城市记忆,最秦淮的市井烟火。”
这是写在位于南京科巷菜场的“百年科巷”浮雕墙上的话。
科巷,一条挤满无数美食小店的小巷,南京人眼中的美食代名词,而科巷菜场则是美食的基石。
这个南京“老字号”的菜场建于1958年,是全国十大城市十大菜场之一,陪伴附近居民走过60多年,把新鲜食材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1年初,在长达半年的升级改造后,科巷菜场变身“科巷新市集”重装亮相。而科巷菜场的变迁里,有着南京人小康生活的舒心与惬意。
科巷菜场变身“科巷新市集”
“百年科巷”浮雕墙
“老字号”菜场
作为一家菜场入选南京“老字号”,放眼全城,科巷菜场确实是独一份。
2016年8月,南京老字号协会公布了第二批入选名单,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20家企业单位胜出。与四鹤春、蒋有记、魏洪兴、腊梅等企业单位相比,科巷菜场无疑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入选者。
菜场也能成为老字号吗?这不得不回顾科巷菜场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科巷附近便由小商贩自发形成集市。1958年7月,当时的白下区政府改造旧厂房,成立菜场管理处。
1989年,科巷菜场改造升级,成为全国十大城市十大菜场之一;1996年8月再次改造,成为全国首家“场贸合一”市场,年成交额达亿元;2002年8月,“科巷菜场”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著名商标。
2007年2月,科巷菜场投资700余万元,按照南京市A类农贸市场标准进行整体改造,全面提档升级,设立蔬菜农药残留及视频快速检测室,为市民提供优良的购物环境和满意放心的食品。2008年,科巷菜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市场。
在不少“老南京”眼中,科巷菜场几乎与自己一同长大。而作为南京主城区最大、最全、最干净的老牌菜市场,科巷菜场圈起了大行宫片区的烟火气,记录了几代南京人生活、饮食习惯的变迁。
新鲜的牛羊鱼肉、琳琅满目的时蔬、诱人的海鲜……在科巷菜场,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因为菜价比周围便宜不少,民生新闻总拿这里的菜价作为标杆。菜场所在的科巷,集聚着大大小小的“网红”美食店,俘获了无数美食爱好者的味蕾。
“新市集”归来
2020年8月,科巷菜场关闭改造,一时间令很多逛菜场爱好者措手不及。
好在,短短半年后,科巷菜场旧貌换新颜,化身为集烟火气和文艺范儿为一身的“新市集”。
走入科巷新市集,原来一层的菜场扩大至二层,规划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成为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其中,一层是社区新商业街区,涵盖慈善超市、花店、咖啡店、餐饮等业态;二层则保留传统菜场功能,共有160多家商户,从蔬菜、菌菇、禽蛋、豆制品,到品牌肉类、水产、海鲜,再到熟食、半成品加工、面点、干调粮油……菜场布局合理,充分满足日常家庭消费的各种需求。
新升级后的科巷菜场(来源:“秦淮发布”微信公众号)
不仅如此,“社区工坊”也落户科巷新市集一层。在这里,不仅有居民日常生活中需求的月嫂、保姆、保洁等各类家政服务,家电、水卫器具的维修养护服务,还融入了配钥修锁、干洗缝补、美发快剪等生活服务,并设立了老年助餐点,力求让“社区工坊”成为周边百姓最省心、最贴心、最安心的便民服务中心。
“智能化”是科巷新市集的一大关键词。科巷新市集以五星级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服务配套为标准,实施智能化系统全覆盖,在二层设置了一处“智能管理中心”。通过电子大屏,居民们可以看到每日菜价、商户交易总额、经营户销售排名、农产品检测情况、实时监控等内容,菜篮子拎得更加放心、更加健康。而对商户经营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商户改善经营。
走在全新的科巷新市集,人们还会发现这里处处藏着老南京的城市记忆,手绘的老街墙面、垂挂的“水八仙”水墨纱幔、诉说着科巷近百年历史的浮雕墙以及各种老物件元素,文化在不经意间从生活中透了出来。
从菜场到新市集,科巷菜场变的是颜值、功能,不变的是地道南京味、人间烟火气。
参考资料:
综合南京日报、现代快报、荔枝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