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未脱贫村“摘帽记”

发布时间:2021-03-31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水网纵横,白鹭翩飞,蟹塘连片……这样闲适美好的水乡美景,属于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

  临湖村东北接石臼湖,东南毗邻固城湖,全村河道纵横,水面面积达1000亩。因水而贫,除了河道别无资源,临湖村村集体收入缺乏稳定的来源。

  2018年度,临湖村村级集体稳定性收入为93.86万元,未达到南京市规定的脱贫标准,被列为“全市最后一个未脱贫村”。

  在多方帮助下,仅仅一年后,临湖村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抢抓机遇奋勇前行,大步流星奔向小康。

图片1.png

  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

  要想富先修路

  戴着“最后一个未脱贫村”的帽子,临湖村党总支班子压力山大。村党总支多次召集党员开会,讨论如何壮大村集体收入。

  摘帽脱贫,成了临湖村党总支2019年的工作总基调。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2019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徐来来到临湖村担任第一书记。

  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徐来做的第一件事,是给临湖村和周边区域画了一张完整的交通地图。

  这张地图上不仅标明了每一个行政村、自然村的具体位置,还清晰地反映出阳江镇、临湖村域内各等级道路交通现状及路网规划布局。

  通过对道路交通现状进行踏勘研究,徐来发现临湖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失,农路和公路建设不完善,既阻碍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影响了临湖村与外界的往来。

  因此,建设沟通村内村外的道路迫在眉睫。

  于是,临湖村入村主干道——1300米长的走北线率先改造扩建。原本坑坑洼洼的柏油路翻新扩建成了6米宽的水泥路,蟹农下田、运输螃蟹的道路更加畅通。

  为进一步优化村组路网结构,徐来又梳理排定了三条村组连接道路的建设计划,勾画了临湖村“两横三纵”交通蓝图。

  沧杨线、大杨线等道路的建设,使得临湖村往高淳城区方向出行距离缩短约8公里,时间平均可节约20分钟,为经济发展、农产品运输提供了重要保障。

  八方支援助脱贫

  路修好了,找到帮扶产业也是脱贫的关键。为了帮助临湖村顺利脱贫,各方伸出了援助之手。

  市、区联动送来“造血”资金——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紫金农商银行支持200万元,高淳区政府、阳江镇政府各配套支持100万元。

  临湖村利用这500万元购置了高淳区螃蟹城门面房,每年可获15%的固定收益。

  江宁区交通建设集团跨区伸来援手,出资20万元帮助临湖村购买苗木,在杨家湾废弃荒地建设了20亩苗圃基地。

图片2.png

  临湖村的苗圃基地种植的乌桕树

  临湖村的苗圃基地主打乌桕树种,近千株乌桕苗木已经长到接近3米高,仿佛一排排挺立的哨兵。

  苗木可以移栽,一棵市场价可以达到1000多元。随着种植的深入,村民开始对苗木产业有了兴趣。

  为此,临湖村专门请来了专家,帮助指导村民利用家里闲置的土地种植苗木。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临湖村“缓过了神”,2019年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达180.7万元,一举脱贫“摘帽”。

  绘制小康新蓝图

  脱贫摘帽之后的临湖村要想真正实现致富腾飞,路该怎么走?村庄道路的打通,让临湖村未来产业路径逐渐清晰。

  目前,临湖村在胜利圩和永胜圩流转了近千亩土地,为蔬菜大棚和水产养殖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村支部书记孙爱牛看来,村庄脱贫“摘帽”后,绝不能“等靠要”,而是要自身持续“造血”,而蔬菜大棚、水产养殖就是临湖村强化“造血”能力、带动村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图片3.png

  未来,蔬菜大棚和水产养殖将是临湖村的支柱产业

  “初步销路我们已经打算好了,咱们镇上、街道上、区里的食堂,未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定点客户。有了第一批客户,后续南京市区,或者网络销售,都是很好的销路。”孙爱牛的眼里满是憧憬。

  未来,临湖村还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为低收入农户增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种养大户、村民三赢。

  小康新蓝图已绘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临湖村“水韵临湖,魅力圩乡”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资料:综合高淳发布、扬子晚报网、南京日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