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页有这样一段话:“南京无线电厂有位老工人讲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必要,这个材料可以发给大家看看。”
“老工人”,是周阿庆,南京无线电厂(现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副厂长。
一生中,周阿庆先后完成技术革新项目500多项。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于1959年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并出席全国群英会。
“阿庆师傅”周阿庆
放弃高薪来宁
来自浙江镇海的周阿庆,原本在上海干着一份高薪的工作。
14岁时,他和哥哥逃荒至上海,先后进入几家私营企业当学徒工,学得一手车、钳、刨、铣的精湛技艺。
1955年春,上海市总工会发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的号召。周阿庆立刻赶去报了名,他想着一定要把自己的手艺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
就这样,周阿庆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优越条件,来到新成立的国营南京无线电厂。当时,周阿庆被定为五级钳工,工资65.4元,比原来少了近百元。
第一天上班,车间主任的一句“你就是这里的主人了”让周阿庆心头一热。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周阿庆一心一意扑在本职岗位上,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吃住在车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从1958年开始,在生产一线的周阿庆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先后完成技术革新项目500多项。其中,他和工友一起,成功试制了我国第一台卧式自动压铸机。
因为工作突出、技术过硬,周阿庆从一个普通压铸工成长为南京无线电厂工程师、副厂长。不过,同事们眼中的周阿庆,始终朴实能干、平易近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阿庆师傅”。
1987年,周阿庆(左二)作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在北京
多次受到接见
作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周阿庆先后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9年和1977年,他参加全国群英会和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参加第一次全国群英会时,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75年4月23日上午,邓小平来到南京无线电厂,关切地询问企业生产情况,明确提出:“要抓革命促生产,把生产搞上去。”他嘱咐厂领导,“熊猫是国宝,你们是国有企业,要好好保护,好好生产。”
几个月后,在全国国防工业重点企业汇报会上,周阿庆做了《关于加强企业管理的规定》的发言,坚定地支持全国整顿工作,受到邓小平的高度赞赏。
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关于整顿工业问题的讨论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就工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在发言中,邓小平说:“南京无线电厂有一位老工人讲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这个材料可以发给大家看看。”
勇敢谏言的“南京无线电厂的一位老工人”,被邓小平记住了。
1994年国庆节,周阿庆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
1994年国庆之夜,71岁高龄的周阿庆应邀参加首都国庆45周年观礼活动。作为39名全国劳模之一,周阿庆登上了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江泽民来到劳模中间时,一下子就认出了他:“阿庆师傅,你也来啦!”
周阿庆说,这个情景让他终生难忘。
退休发挥余热
周阿庆,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不仅刻苦钻研专业,还带出了一批勤学能干的好徒弟。
为了振兴“熊猫”,周阿庆常常不辞劳苦地奔波在祖国各地。1982年到1984年,他带领“熊猫”上门服务队,先后到烟台、洪湖等地建立了“熊猫”电视村,一时间在社会上传为佳话。
1992年,69岁的周阿庆已经从副厂长的位置上退休,但他仍关心着工厂,时刻念叨着创新。
当时,在国家重点工程508航台结构件国产化攻关项目中,有七八种形状奇特的铝合金结构件,其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纯薄壁铸造结构件,平均壁厚只有1.5毫米。周阿庆知道后,找到攻关小组,并决定自己亲自试一试。
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里,他走路、吃饭、睡觉时,都在琢磨方案,画了一张又一张草图,反复与攻关小组的同志探讨。他集中了自己30多年搞压铸的经验,打破常规,设计出了一个特别方案。
周阿庆与青年工人在车间交谈
为了早日研制出底座,周阿庆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动手加工,终于按期研制出完全达到要求的磨具,为国家重点工程508航台国产化立了一功。
周阿庆的夫人杨仁娟,回忆起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日子,有很多感慨。在她的记忆中,周阿庆工作特别忙。“他一天到晚都泡在厂里,下班总是很晚很晚。”
“他这个人,一辈子看厂里都比家里重要。他为家里做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对国家有贡献,我也觉得很值了。” 杨仁娟这样总结丈夫的一辈子,也打心眼里为他骄傲。
2001年9月5日,周阿庆因病去世,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参考资料:《南京百年城市史(1912-2012)》
综合现代快报、龙虎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