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一双特殊的手,在江苏电力人的朋友圈刷屏。
这双布满褶皱的手不仅有着厚厚的老茧,手指也有些变形,拇指和手掌相连的关节突出。
那是俯身地下30多年,常年按压玻璃片留下的痕迹。
手的主人,是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苏逸电缆部主管陈德风。
通过这样一双手,他在电缆专业屡创奇迹,“织就”南京高压供电电缆主干网,为城市“智造”光明。
陈德风
陈德风的手
从零开始
拿到江苏第一张安装资质证书
今年57岁的陈德风,说起话来总是笑呵呵的。
虽然如今是电缆行业德高望重的老师傅,刚入行时,陈德风却是从零开始。
1986年,陈德风怀揣着“警察梦”从部队退伍,却“阴差阳错”被分配到南京供电局,成了一名电力电缆工。
第一天,师傅们给新人介绍电力,陈德风一听,心凉了半截。“我本来学的是文科,部队里学的是制氧,对电力电缆一窍不通。”
刚工作时的陈德风
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让陈德风“想干又害怕,不敢去”。
这时,陈德风的班长鼓励他:“只要搞清电的原理,胆大心细,就不会有问题。”陈德风也告诉自己:“在部队干得优秀,不能在地方干差了,一定要好好干。”
此后,陈德风跟着师傅,多学多练,成了新人中第一个能“爬杆子”的。“就是爬电线杆接电,这需要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做,当时还闹了个笑话。”
原来,15米高的电线杆,陈德风凭着刚掌握的知识顺利爬上去,下来的时候却犯了难,最后干脆抱着电线杆滑了下来。
那时候,国内电网建设和电缆行业也在起步阶段,安装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陈德风默默立下“自己做电缆”志向,勤学苦练打磨技艺。
1995年,陈德风被选拔代表南京公司去美国参加电缆操作培训班。培训的理论题有2000多道,陈德风把它们做成2000多张卡片,上班路上、工间、吃饭的时候,都掏出卡片学习,最终顺利拿到了江苏第一张安装资质证书。
学成后的陈德风有了底气。当1998年220千伏大行宫变电站开始建设时,面对日本专家对一年内投产的质疑,陈德风站出来,提出“我们自己装”。
半年后,变电站安装完成,成为南京市真正第一次独立完成的高压电缆施工,至今仍在顺利运行。
施工中的大行宫变电站
成长印记
变形的手指,近30本工作笔记
从电缆“门外汉”,到“金牌工人”,陈德风付出了比别人多出数倍的努力。
变形的手指和手上的老茧,还有一摞近30本的工作笔记,是他成长的印记。
绝缘半导电层的剥切需要玻璃片刮擦,尺寸误差要控制在1毫米之内。由于手指常年按压玻璃片,陈德风的拇指和手掌相连的关节变形突出将近90度,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关节都长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陈德风的工作笔记
陈德风有个习惯,口袋里随时放一本本子、一支笔,每一次电缆作业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他都一一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在陈德风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他工作35年留下的近30本工作笔记。随手翻开一本,日期、天气、地点基础信息应有尽有,现场电缆安装的尺寸、步骤、责任人,电缆选用的长度、盘数、切割精度,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保存好的笔记,发挥了大作用。
2009年,江宁某地电缆突发故障,需尽快抢修。陈德风赶紧找出2008-2009年的笔记本,核查当时变电站出线、电缆型号、电缆接头数量等信息。到了现场后,有关人员还在调阅运行档案,陈德风已完成事故原因研判,安排好应急抢修小组,为事故抢修节省了宝贵时间。
本子越来越厚,专业也越来越精。陈德风积极参加电缆高级工、技师等培训班和各类技能大赛,在一次次比赛中,逐渐锻炼成了全省电缆专业的专家。
城市道路边的管塔构架太大,影响电缆安全和美观,他研制出占地面积小、安全美观的新型管塔;电缆井盖易被偷盗,他就研制了兼具防盗、防水、防震功能的智能井盖。他将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运用于电缆,让电缆“有知觉”“会说话”。他研发的电缆弯管敷设滑轮、电缆蛇形敷设打弯器、电缆专用固定夹具等器具,填补了江苏省220千伏大截面电缆施工工具的空白。
在业内,陈德风有着“金刚钻”的美誉,先后“拿下”15项国家级创新成果、29项国家专利,得到国内外技术专家的称赞。
匠心传承
劳模创新工作室“四代同堂”
2020年3月中旬,“战疫”正当时。
在南京220千伏富城变电站,陈德风高举右手,带领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党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新发展的年轻党员宣誓入党。
陈德风(中)带领年轻党员宣誓(来源:新华日报)
对于公司的年轻人,陈德风总是倾囊相授。
2006-2009年,陈德风陆续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此成立。多年来,陈德风带出一批又一批徒弟,现在已是“四代同堂”。
在陈德风手把手的教导下,徒弟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很多人也都成了行业内的佼佼者。“我是看着他们成长起来的。现在我的徒弟们,有的当上了电缆室的副主任,有的被评为省公司‘苏电工匠’。”
29岁成为江苏最年轻的电缆专业高级技师、33岁成为国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的吕立翔,正是陈德风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2019年,吕立翔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说起自己的成长,吕立翔说,师傅对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很大。一次,在工作现场,陈德风带着他进行110千伏电缆终端的安装,几十道工序,上百个动作,边安装边讲授注意要点。陈德风连续坚持了6个小时,汗水浸湿了他的工作服。“他不仅在业务技能上悉心指导、倾囊相授,更在态度和精神上谆谆教诲、率先垂范。”
“徒弟们的本事越来越大,我看着就高兴。”每每说到徒弟,陈德风总是一脸骄傲。每年大年初五,他还会将徒弟们请到家中聚一聚,办个家宴。“我最希望的就是一茬又一茬的新人们能变得更加老练,将‘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团结和谐’的工作室作风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综合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