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亮,一名“80后”的青年律师。
自从2008年正式执业,张世亮就在南京市总工会的带领下投身法律援助,义务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
张世亮
十几年来,张世亮帮扶并接待过数万人次的困难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不谈报酬、不计得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律师的社会奉献。
初心不忘热情满怀
“我一开始做律师,其实是受了电影的影响。”谈起入行的初衷,张世亮笑着说,“从那时起就想做一名律师,捍卫公平正义。”
入行13年,张世亮始终怀着一颗初心。面对疑难复杂案件,他总能迎难而上,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外来务工人员王小东因工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伤残级别达到三级。用人单位支付了前期的医疗费用后,决定签订一次性赔付解决方案。
然而,王小东在随后的治疗中发现,用于康复治疗的赔付费用远远不够。无奈之下,王小东找到了南京市总工会。
了解到王小东的情况,张世亮不仅决定为他提供法律援助,还在王小东当时不能支付诉讼费的情况下,自掏腰包进行了垫付。
据张世亮介绍,这个案件如果走工伤程序的话,时间周期长,程序多,五六年可能都无法结束,但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也就三四年。很可能发生诉讼结束有结果了,公司项目部也已经搬迁的情况。
最终,张世亮选择走侵权诉讼的路径,这相对于工伤程序来说,时间短,举证相对简单,可以获得一次性赔偿金的数额较多,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
经过近两年的审理,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双方原来的一次性补偿协议,王小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做律师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评判。”张世亮说,多年的法律援助工作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回报社会的途径。通过做法律援助,他切实感受到自己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回报社会。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从开始的一个人,到如今建立起12个人的团队,13年来,工作再辛苦,张世亮也从没停下法律援助的脚步。
与此同时,南京市总工会也在全面推动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在市人社局、江宁区人社局开设窗口面向职工,努力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为了更好配合市总工会的工作,现在我们团队每周会固定派人到人社局值班,提供法律咨询。”张世亮介绍,现在团队里最小的成员已经是90后的年轻人了,全员都在做法律援助。“我当时进入市总工会的法律援助团,是因为需要年轻人的力量。现在有了他们,法律援助工作就有了生力军。”
“法律援助对于新人也是很好的平台。”对于新入行的年轻人,张世亮有自己的建议,“就像王小东案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成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获得。”
秉持公正 心怀温情
由于成绩突出,张世亮于2010年获得了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获得南京市劳模称号。
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2016年张世亮律师成立了公益服务团,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办公大厅与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设立法律援助帮扶平台,进一步化解劳资纠纷。
不断坚持,硕果累累。张世亮于2019年成立政协委员工作室,2020年成立劳模工作室,在法援的道路上,任劳任怨,无悔付出并成绩斐然。
张世亮
2021年,张世亮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张世亮表示,做律师首先要秉持一颗公正心,同时也要心怀温情。对于法律援助工作,张世亮直言,自己将一直做下去。
参考资料:
南京工会会员 《劳模故事 | 张世亮:不忘初心 为弱势群体的正义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