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战俘·盔甲 中国将军的“朝鲜战争”

发布时间:2019-07-27 17:21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订,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杜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也光荣地参与了这场战争,从首批入朝到最后一批撤离,他全程经历,挑起了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

此外,在朝鲜战争,他还负责了一项特殊的工作——释放和交换战俘工作。

这段经历,也赠与了他一副“盔甲”。

彭德怀欣然题词:我军必胜,敌军必败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揭开序幕。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入朝之初,作为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就撰写了政治动员令,以“打好出国第一仗”为口号,激发战士们的战斗热情,迎来首战的胜利。

为了使指战员们能及时了解到中共中央的指示,他还主持创办了《志愿军报》上。创刊号头版刊载了《三战三捷》的文章,除了介绍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的战绩及意义,更指出在庆祝胜利的同时绝不能骄傲轻敌。

《志愿军报》

《志愿军报》

军报经过不断地改进,持续总结和推广各部队的作战经验和工作经验,并为部队提供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娱活动的材料,得到了彭德怀的充分肯定。在抗美援朝一周年纪念时,彭德怀欣然题词写道:“我军将越战越强,敌军将越战越弱。我军必胜,敌军必败。”

1951年10月毛泽东和朱德接见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节观礼代表团全体成员(前排右二为杜平)

1951年10月毛泽东和朱德接见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节观礼代表团全体成员(前排右二为杜平)

当时,杜平负责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处理美军战俘。一些美军认为被志愿军抓住就难逃一死,顽抗之下难免造成志愿军的不必要伤亡。如何让他们了解志愿军的俘虏政策呢?杜平决定释放部分俘虏。

草拟电报上报至中央军委后,毛泽东很快回电表示此举很对,今后释放不必再请示。首批103名俘虏很快释放,志愿军政治部也随后颁发严格遵守宽待俘虏政策的命令。

接连几次战役,杜平都主持战俘释放工作,此举不仅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也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联合国军”的士气。兵戎相见时,不断有敌士兵投降,上百人集体投降也时有发生。

杜平在开城养伤

杜平在开城养伤

身处战场,难免出现意外。在杜平儿子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带着一副奇怪的钢铁“盔甲”,从胸部一直护到腰部,原来是在朝鲜,杜平遭遇到了一场车祸,一辆失控吉普车将他压伤,一侧肋骨断裂数根,肾脏也被迫摘除。由于杜平拒绝回国疗伤,医生便为他做了这副“盔甲”。

伤势稍愈后,他很快又投入到停战谈判的工作中,并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1955年杜平佩戴三个勋章的军衔照

1955年杜平佩戴三枚勋章的军衔照

毛主席高兴地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朝鲜回国后,杜平先后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委、军区党委书记。

1973年12月,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接见各军区将领,不等别人介绍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杜平时,毛泽东就脱口而出:“哈,杜平,大学生哩!”

原来,一次与人谈话时,毛泽东得知杜平在参加革命前就读过大学,对其印象就深刻了起来。

杜平对宣传工作极为敏感。

在一次听取汇报时,雷锋的事迹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入伍前当工人时,就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入伍当年即被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做了许多好事从不留下姓名。

当即,杜平就认识到雷锋精神值得学习。他参加了雷锋给军区文艺团体作的报告会,并召集文化部领导和创作人员座谈,要求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雷锋。

1960年11月,《前进报》刊登杜平为《毛泽东的好战士》通讯发表的按语和题词

1960年11月,《前进报》刊登杜平为《毛泽东的好战士》通讯发表的按语和题词

《前进报》用两个整版大篇幅宣传了雷锋事迹,标题由杜平亲自拟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随着《解放军报》《辽宁日报》等相继转载,雷锋就像是一团火,走到哪里都会掀起一阵学习之风。

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

当雷锋日记和事迹材料呈送到毛泽东处时,主席高兴地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雷锋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各地向雷锋学习的活动经久不衰。

参考资料:《父亲杜平:纪念杜平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