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30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小小的院落并不大,柏树虬劲挺拔,海棠花开正艳。
步入展厅,无数展品中,一段色泽鲜艳的红绸,格外引人注意。
红绸贺礼
红绸不大,不平整的边缘可见剪裁时的匆忙,红绸右上方楷书大字“天作之合”,左下方有密密麻麻28个签名,向人们诉说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
时光回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
这年的5月初,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就住在梅园新村17、30、35号3栋小楼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十个月和平谈判,史称“南京谈判”。
谈判期间,梅园新村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根据这段真实历史拍摄的电影《一号目标》中,梅园新村遍布眼线和暗桩,每个人都被严密监视,极度危险中,周恩来运筹帷幄,和敌人斗智斗勇。
曾经到访过梅园新村的郭沫若,在《南京印象》中写道:“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但紧张工作中,还是有温馨时刻——梅园新村内部,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大家相处融洽,有几对青年更是走到一起,在梅园结为革命伴侣,一时引为佳话。
这段红绸,就是“佳话”的证物。
那是1946年5月底的一天傍晚,院子里突然热闹起来。一场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在梅园新村小院中进行。
婚礼的主角,是同在新华日报驻南京办事处工作的鲁明和林冈。
鲁明
鲁明,陕西临潼人,1937年加入共产党,担任过中国共产党元老董必武的政治秘书,同时用新华社记者名义参加社会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华日报首席记者,此后随周恩来到南京,这位“大龄青年”的婚事,邓颖超一直记挂在心里。
在她的撮合下,组织上将出身名门的爱国女青年林冈调到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从事编辑工作。
共同的信仰,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一起,决心结为革命伴侣。
喜讯传来,大家都争着向他们庆贺祝福。作为大家庭的“户主”,周恩来和邓颖超也在百忙中抽空参加,给婚礼增添了隆重欢乐的气氛。
“户主”周恩来送去祝福的同时,还介绍了他与邓颖超夫妻恩爱的宝贵经验“八个相互”——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谅、互让。
在他们看来,夫妻之间既是革命同志,又是爱人。做到“八个相互”,才能永远携手前进。可以说,这“八个相互”,既是周恩来与邓颖超作为模范夫妻的真实写照,也是送给年轻伴侣的无价厚礼。
婚礼现场,细心的邓颖超剪下了一段红绸,请德高望重的董必武题写上“天作之合”,紧接着,周恩来、邓颖超、陆定一、王炳南等代表团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纷纷签名,以表祝贺。
这段带着满满祝福的红绸,被郑重地交给了鲁明、林冈两位新人,留作纪念,祝愿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携手并进,永远向前。
火红的红绸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颊,欢乐、和谐的气氛在小院中蔓延。
1947年初,国共谈判破裂,中共代表团被迫撤离南京,许多物品没法带走。险恶条件下,鲁明仍坚持把红绸带在身边。
此后数十年辗转,直到1986年,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同志去北京,征集周恩来在南京谈判期间的相关文物时,鲁明和林冈才将保存完好的红绸主动捐出,说出了这段珍贵的往事。
这块红绸,他们视若珍宝,它成了代表团肝胆相照、勠力同心的最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