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谍报夫妻,潜伏敌营14年

发布时间:2021-06-28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日报》上曾发表过这样一张照片:

  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蒋介石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与蒋介石相隔不远,一男一女两名速记员埋头记录……

  女速记员,便是沈安娜,她的另一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

1.png

《中央日报》上的照片,右二女速记员为沈安娜

  在很多文章里,沈安娜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在中南海与沈安娜、华明之见面时,曾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后台,两个人配合得很好,作出了贡献。”

  夫妻情报组,“流水作业”传递情报

  1946年5月中旬,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南京,舱门打开,乘客们带着行李,陆续下了飞机,这是国民党机关为一般职员和家属租赁的包机。

  人人兴高采烈,抗战取得胜利,国民党机关从重庆迁回南京,很多人又回到了家。

  人群中,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带着两个孩子,身穿旗袍,烫着时髦的卷发,笑容满面。

  她叫沈安娜,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的机要速记员。为了这次回到南京、保住工作,她特地塞了大洋,走通了关系,抢先拿到机票。

  但她保住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获取情报,配合解放军战斗。

  其实在来南京前, 1935年1月,沈安娜就和丈夫华明之组成“夫妻情报组”,卧底国民党中央党部,在重庆一起战斗了近8年。

2.png

1946年7月,沈安娜、华明之夫妇在南京

  沈安娜聪慧能干,绝技是每分钟200字的速记技术和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一般人的语速,能一字不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深得上司的信任。国民党内部的重要会议,大多由沈安娜担任速记,这为她获取情报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面对情报富矿,夫妻俩配合默契,发明了“流水作业法”。

  沈安娜在“前台”,白天负责取得会议文件、速记稿。夜深人静时,沈安娜将奇奇怪怪的速记符号翻译成汉字,华明之负责整编、浓缩、密写、密藏和传递情报。

  经交通员之手,这些绝密情报被连夜送到周恩来等人的住处,让中共中央及时掌握了蒋介石对付共产党的政策和动向。其中,由沈安娜提供的材料被编入《摩擦从何而来》,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周恩来称赞“迅速、准确”

  战时的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匮乏。沈安娜虽然是机要速记员,但级别不高,和华明之都是体制内的“小职员”。

  他们居住的屋子,阴暗潮湿,一下雨,屋内就四处漏水,蟑螂、苍蝇、蚊子更是到处横行。这些苦难,沈安娜都可以忍受。最让她觉得难熬的日子,是1942年秋天,因上线被捕,两人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们也不敢离开原地,因为那是与党组织联络、接头的老地方。

  沈安娜后来曾回忆:“那是我一生之中最艰苦的时期,我呆在10平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在等人来取情报。更让我悲恸的是,我搜集到的情报,因没人来取,不得不亲手销毁……”

  华明之也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个人、家庭正和国家民族一样,要我们尝试一个更艰苦的磨练……安娜失眠,半夜之后不能醒,一醒就得看天亮……”

  1945年10月的一个晚上,久违的敲门暗号终于响起,来人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曾经的领导,时任新华日报总编辑吴克坚。

  两人欣喜若狂。

  更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的工作,还得到党组织和周恩来的口头嘉奖:“迅速、准确。”

  很快,沈安娜和华明之被安排了新的任务——前往南京,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解放战争很快爆发,高级军事会议也越来越频繁。

  每逢参加重要会议,沈安娜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国民党军事头目的报告,特别注意蒋介石的言行。1947年春,国民党在战场连连失利,蒋介石的脾气越来越大。

  在最机密、最重要的会上,蒋介石会突然对秘书长和速记员挥下手,低声嘟哝道:“下面这段话不要记。”所有的笔都停了,沈安娜也不例外。不过,她会默默记下蒋介石说的主要内容,休息时跑到厕所里,用速记符号记在小纸片上,回家后整理成情报,传递给党组织。

  工作犹如行走在刀刃,一次沈安娜参与记录的会议上,就有人直接对蒋介石说:“说不定共产党就在你身边的,你还不知道!”沈安娜当场吓了一跳,但她什么都没表现。还好,那人只是表示不满,蒋介石也拂袖而去,会议不欢而散。

3.png

1948年,沈安娜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楼前

  南京解放前夕,沈安娜、华明之根据组织指示,悄然撤离。

  敌营潜伏了14年,从没暴露。

  这段经历,堪称传奇。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