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6月23日,由阮真主编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许多进步学生纷纷在该刊发表文章。
张闻天作为刊物编辑科科员、该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更是抨击旧道德、旧习惯,揭露反动统治腐败无能的主力军。
现如今,人们在提到他的名字时,往往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个后缀: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张闻天
求学河海 自我觉醒
1917年的一天,金陵城中一场足球赛正在火热进行。球场上,双方你来我往,一名文质彬彬的少年,表现抢眼。积极的来回跑动中,他或灵巧过人,或精准抽射,挥汗如雨,洋溢着青春朝气。
少年名叫张闻天,爱好足球,而且球技高超,担任河海足球队的前锋。
出生于1900年的他,是江苏省南汇县人(1958年划归上海,今已并入浦东新区),长辈为其取名“应皋”,字“闻天”,取《诗经》名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
张闻天(周顺康/摄)
17岁时,张闻天独自离家,来到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求学。这所学校是河海大学的前身,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提议倡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
张闻天入学时,张勋复辟的闹剧刚刚收场,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在湖南拉开战幕,时局风云变幻,国家前途迷茫,热血少年沉浸于忧国忧民的思索中。
张闻天入学的初衷,或是治水兴邦,但他很快意识到,当时的情况下,光靠学习技术,兴修水利,改变不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用什么才能拯救这个贫穷多难的国家?为寻找救国真理,无数个夜晚,张闻天在宿舍昏黄的灯光下,一遍遍翻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吸取各种新思潮。
后来,他在回顾这段生活时写道:“1917年在学校中看到《新青年》,我的思想即起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对中国旧社会的一切发生了怀疑和反抗。”
张闻天的“自我觉醒也于此开始”。
投身革命 成为先驱
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张闻天革命的起点。当时的河海格外“时髦”,有许多留美回国的“海归”教授,因而所用的教材大都系美国出版,课堂讲授也多用英语。
河海大学中的张闻天铜像(周顺康/摄)
受此影响,张闻天英语成绩优异,在五四运动之前,他就已经能阅读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被马克思主义学说深深吸引。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闻天积极参加游行、演讲,平时不多言谈的他成了学校最活跃的几个学生之一。
1919年6月,《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张闻天作为编辑科成员和主要撰稿人,开始在上面发表文章,抨击旧道德、旧习惯,揭露反动统治的腐败无能,并积极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
7月17日,张闻天发表《五七后的经过及将来》。“五七”是指五四爱国运动中全国纪念1915年袁世凯出卖主权的五七国耻日而举行的群众示威行动。该文清醒地分析五四运动以来的形势和经验教训,他在文章中直截了当地提出,“空文鼓吹”“奔都请愿”等等风行全国的温和的革命方式都是无用的,“吾们不要去做他”,而是要采取“进取的而非保守的”方式,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
8月19日至21日,《社会问题》连载发表,张闻天运用“马克思唯物的历史观”观察社会的变迁,指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废弃民主共和后,中国依旧退回到了封建专制时代。
他认为,中国革命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有区别,要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必须依靠工农:“因为除了真正的劳农界人,人人都是希望做士大夫。把这种希望做士大夫的拉来革士大夫的命,可是万办不通。像中国辛亥革命去掉一个满洲皇帝……其余支配阶级的人还是那种腐败已极的士大夫,所以闹到现在。”
张闻天陈列馆(周顺康/摄)
他靠着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提出了“两步走”的革命步骤:第一步,“劳农界人去士大夫阶级的革命”胜利,“实行普选的民主政治”;第二步,“‘组织’是劳动者把资本家推翻,由劳动者自己组织”,“‘经济’是集合主义,就是把生活机关收归公有,所生产的物品,除可以生产的,仍许私人所有。各尽所能,各取所值”。
为了具体说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景,张闻天在文章的末段,全文摘录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十条纲领,并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十条纲领前的说明文字也译述于上。
据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在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声之一。同一时期,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期“马克思研究号”于1919年9月问世,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1920年5月出版。
由此可见,当马克思主义之光在黑暗的中国大地上初现时,这充满希望的星火便通过张闻天的笔端闪耀于南京,南京是一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