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第二天,中共中央致电华东局:“上海党报决定命名为解放日报,南京党报决定命名为新华日报。毛主席已允写报头,即可带来,在带到前可沿用旧报头。”
当日下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任命石西民为南京新华日报社长。
石西民抵达南京后,接管了位于中山路39号的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筹办南京新华日报。
1949年的4月30日,《新华日报》南京版创刊号出版发行,《庆祝南京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带着油墨香的重磅消息,透露出南京改天换地和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
《新华日报》南京版创刊号
这是《新华日报》第一次在南京发行,而它的筹办要追溯到1937年,地点同样是在南京。
在国统区办报
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在其统治区内实行严厉的宣传封锁政策,把各党各派的声音压到最低,特别是对共产党进行了歪曲的宣传及宣传的限制,以期造成一党独尊、一己独大的局面。
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中央一直期望在国统区建立报纸、周刊等宣传阵地,毛泽东曾形象地称知识分子的一支笔堪比“三千毛瑟精兵”。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正式谈判,适时提出了“言论开放、出版自由”的实际需求。
在随后的庐山谈判中,中共中央在谈判方案中再次提及开放宣传。《周恩来传》记载:“他在庐山和南京谈判过程中,同国民党几经磋商,达成中国共产党可以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协议。”
于右任题写报头
1937年8月10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飞抵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召开的座谈会。
在这之前,因西安事变被迫辞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泽东在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地向周恩来、朱德等人说:“邵力子出任中央宣传部长,我们在国统区办报刊有望了,机不可失!”
果然,当周恩来、朱德拜访邵力子,谈起注册办《新华日报》的事时,邵力子连声说:“好么,可以,现在就办手续,免得夜长梦多。你们把注册登记表格填好,我来签字批准,交给下面人去办,这就成了。”
没过两天,正式批文下来,允许中共南京办事处在宁筹办《新华日报》。
国民党元老、中央常委、监察院长于右任也大力支持共产党在南京办报纸,他表示“这样可以改善并沟通国共两党的关系”。有着“报魁”和“当代草圣”之称的他还特地为《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
抗日“喉舌” 汉口创刊
《新华日报》的筹办工作迅速展开。
193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共有十项主要工作,其中第十项为“筹备出版《新华日报》”。
按计划,《新华日报》将于1937年11月出版,但因国民党政府百般阻挠,拒绝给《新华日报》办理注册登记手续而被拖延。
不久,日军逼近南京外围,在南京继续筹办《新华日报》已无可能。
1937年10月19日,《新华日报》报馆人员离开南京,4天后抵汉口。
1938年1月11日,筹备就绪的《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发刊词中写道:“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
《新华日报》第一号报头
从此,《新华日报》全方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介绍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辉煌战绩,团结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反动行为。
《新华日报》在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抗战胜利后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方面作出了贡献。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从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午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新华日报》经9年1个月零18天,共出版3231期。
1949年4月30日,《新华日报》作为南京市委机关报复刊。
1952年,南京市、苏北行政区、苏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新华日报》成为江苏省委机关报发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