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三处建筑 只为悼念这位老红军

发布时间:2021-08-1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秦淮河水急又深,面上无桥不留情。三十八年如一日,波涛翻滚永奔腾。秦淮河畔景色新,桥面通车喜人心。冬去春暖明灯亮,四化建设日月兴。”

  这首诗歌,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李坚真为怀念丈夫所作,而她的丈夫,就是雨花英烈邓振询。

  1943年8月3日,邓振询掩护战友撤退时牺牲,时年39岁,也是抗战期间江苏地方党委牺牲的最高级别干部。

1.jpg

邓振询(邓钟铭)和李坚真合影

  投身革命 领导工人运动

  邓振询,又名邓仲铭、邓重民,有着一个坎坷的童年。

  1904年9月,邓振询出生于江西兴国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父母相继早逝,年幼的邓振询讨过饭、放过牛、当过泥水匠,看尽了“富人欺负穷人”的世间百态。

  因此,早在大革命初期,邓振询便积极投身其中,参加革命斗争。即便蒋介石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他仍初心不改。1929年2月,邓振询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个月后,毛泽东在兴国县举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兴国的革命骨干邓振询等48人参加培训。毛泽东为训练班上了第一节课,还亲自编写了大部分教材。

  这是邓振询第一次面对面聆听毛泽东的教诲。此后,他迅速成长为党的忠诚干部,成为活跃的工人运动领袖。他领导过兴国暴动,曾任江西省职工联合委员会委员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由于艰苦的斗争和繁重的领导工作,邓振询“为了大家舍小家”,顾不上自己的家庭生活。就连儿子患上天花,他也无暇回家照看。

  1934年10月,邓振询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长征。长征途中,他每到一地,就立即向群众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动员群众为部队提供粮食等给养,出色地完成了地方工作部的各项任务。

2.jpg

挺进苏南敌后的新四军部队

  转战南方 率部敌后抗战

  1937年10月,邓振询和夫人李坚真奉命一起南下,参加改编新四军的工作。

  1940年3月,邓振询来到苏南,担任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当时正是苏南抗日根据地创建阶段,斗争异常艰苦。同时,这里地处宁沪杭三角地带,苏南军民一直处于敌伪顽的夹击之下。

  邓振询协助陈毅等人,实现了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使之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北抗日前沿的桥梁。

3.jpg

邓振询与战友的合影,左起:廖海涛、罗忠毅、邓振询、李坚真

  不久,陈毅率新四军主力进入江北敌后,邓振询则留守江南主持工作,与罗忠毅、廖海涛三人组成江南党政军委员会,并担任书记。

  根据苏南敌后斗争的需要,1942年5月,华中局成立苏皖区党委,江渭清担任书记,邓振询继续任副书记。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邓振询一直以大局为重,为党的事业殚精竭虑。与邓振询一起战斗过的江渭清在回忆录里如此评价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任何地位观念,为了革命事业,能上能下,甘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在苏南工作期间,邓振询作为主要负责干部之一,按照上级指示参与了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为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步步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jpg

  邓振询在中共华中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苏南工作的报告》部分手迹

  1942年1月,邓振询在中共华中局扩大会议上作《关于苏南工作的报告》,全面回顾了苏南地区的各项工作。该报告凝聚了邓振询到苏南工作的心血,发布后广受好评。如今,这份报告成为研究苏南抗战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渡口遇敌 牺牲于秦淮河畔

  1943年4月到10月,苏南敌后斗争第二个艰苦险恶的时期。除了日军的“扫荡”“清乡”,蒋介石也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调集兵力实行军事“清剿”。

  6月中旬,国民党军再次向新四军十六旅发起进攻。为保存实力,十六旅主力主动撤出溧水。

  8月3日,部队宿营江宁冯潭庄。黄昏时分,天色阴沉,狂风大作,暴雨随时降临。邓振询他们发现险情,不得不连夜转移。到达秦淮河高桥渡口时,已是夜幕降临,雷声阵阵,大雨倾盆。

  邓振询坚持让部队先行过河,自己则在岸边沉着指挥。他亲手将一个个战士送上船,安全渡过秦淮河。

  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终于,邓振询坐上最后一趟船,准备渡河。船行至河中央,意外发生:船体突然翻沉,邓振询落水失踪……

  8月6日,人们在下游200米处找到了邓振询的遗体。

  邓振询牺牲后,江宁县军民在周岗禄杨头村举行了追悼大会。尽管当时敌情复杂,各界代表还是成群结队前往吊唁。人们在挽联上写道:“昔奔革命,今奔革命,中国共产党功绩伟大;生为大众,死为大众,苏南邓主任精神不死。”

  这也是邓振询烈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苏南人民一直没有忘记邓振询,人们为他建立了多处纪念性建筑。1958年3月,有关部门将邓振询的墓迁葬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5.jpg

重名桥

  在他牺牲的高桥渡口,江宁县人民政府立碑,上刻“邓仲铭同志殉难处”及碑文。上世纪80年代,秦淮新河开挖结束后,“邓仲铭同志殉难处”又架设起一座拱形桥,取名“重名桥”。

6.jpg

邓振询(邓仲铭)烈士牺牲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1983年6月,邓振询烈士牺牲四十周年。中共江宁县委、县政府将竹山公园改建为烈士陵园,在半山处建亭——仲铭亭,永远铭记这位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的烈士。

7.jpg

钟铭亭

  “70多年过去了,乡亲们还都记着爷爷。”2015年清明,邓振询的孙女邓春兰来到江宁禄口冯潭村给爷爷扫墓。在买花圈时,店主一听她是邓振询的孙女,怎么也不肯收钱。

  “我到爷爷的纪念碑前祭拜时,发现摆满了鲜花。当地人告诉我,乡亲们每逢清明节,都会自发到爷爷的纪念碑前献花。”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