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来武汉的第27天,多日的轮轴转明天终于是难得的休息日,养足精神继续战斗……希望每天清晨的阳光能够驱散更多的黑暗,光明就在眼前!加油!”2月20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房学祥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个26岁的小伙没来得及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就和同事踏上了驰援武汉的专车。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疫”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但房学祥早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房学祥
家人和医院是他坚强的后盾
在得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房学祥就一直关注着新闻。医护人员的直觉,让他开始担心:这次的疫情会不会跟SARS一样危害巨大呢?
17年前,房学祥还在上小学,但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因此,房学祥很早就作好了奔赴抗疫一线的心理准备。
2020年1月23日,江苏吹响了支援武汉的号角,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相对于其他同事来说,我有着更多的优势,一是我还没结婚,没有太多的顾虑;二来我是男生,各方面都会方便一点;最重要的是,我工作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症学科,去了那里也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房学祥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门口留影
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房学祥没敢告诉家里。直到临行的那天,得知消息的父母才赶来送他。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前往疫情形势严重的武汉,但看着儿子身上的白大褂,阻拦的话又难以说出口。
“你安心地过去,在那边好好保护自己。”家人一遍遍地叮嘱,房学祥郑重地点了点头。
为了支持房学祥的工作,医院准备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一些洗护用品,还细心地将数量都写在了一张纸上。
六合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里,平时常备有一个专门应对传染病的箱子,里面装了各类用得上的东西,科里的老师直接让房学祥把整个箱子带上。
带着“武汉必胜”的决心,房学祥踏上了征程。
新“战场”上的一场硬仗
每天花半个小时穿戴好防护装备,穿过四道隔离门,房学祥才踏上“战场”——“新冠肺炎”患者重症监护病房。
测量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动脉血气,协助清醒患者吃药、吃饭……工作了4年,房学祥对于这些操作早已轻车熟路,在多了防护装备后却变得步履维艰。
层层防护有效地隔离了病毒,但时间一长也容易造成缺氧,这时,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消耗极多地体力。
作为男护士,房学祥主动承担了更多更重的活。一个班下来,衣服裤子都是湿漉漉的,脱下的防护服往往都能倒出水来。
工作中的房学祥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房学祥坦言心理上的压力带来更大挑战。临时改造而成的病房中,病情最轻的患者都使用了面罩无创通气支持,更多的病患则需要通过气管插管维持呼吸。
听着此起彼伏的仪器声,看着一个个依靠呼吸机呼吸的患者,房学祥脑中的弦一直紧绷着。
病程恶化进展快、病情反复是“新冠肺炎”的特点。“有时前一次进病房,患者还能和我聊天说话。等我从隔壁病房回来时,他的血压就掉了,需要立刻进行抢救,真的觉得压力挺大的。”
在这场与死神的拉锯战中,房学祥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新“战友”在短时间内达成默契,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患者出院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回顾在武汉奋战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每当看到患者信任的眼神、听到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都是房学祥最开心的时刻。
“在我第一天进病房的时候,患者看到我们在防护服上写的姓名和地区,就开心地说着‘外面的人来支援我们啦’。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他也拿手机拍了照片、视频留作纪念,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有联系。”
给房学祥印象很深的是一个阿姨,她的病房刚好在病区护士站旁边,护士们每天观察得更多一些。由于太过悲观,阿姨在与家人打视频电话的时候,向儿女口述了遗嘱。
得知此事,房学祥在接下来每天的工作中,都会特别注意阿姨的心理疏导。由于身体虚弱,阿姨吃上两口东西就会喘得厉害。房学祥就从流食开始一口一口地喂,吃一会,就为阿姨带上呼吸机休息一下。
一碗流食,往往就需要喂半个小时。
房学祥(左一)与六合区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在房学祥和同事的精心照顾之下,阿姨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情绪也逐渐乐观了起来。从武汉回来在宾馆隔离的时候,房学祥收到了阿姨康复出院的消息。
那一瞬间,他只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身边很多人将房学祥称为英雄,他却觉得不管是出征武汉还是留守本地医院,都是一名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年轻一代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管是为了老一辈的还是为了小一辈的,都要做出更多的贡献,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