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当校长 一下招了上万人

发布时间:2019-05-16 11:34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49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新解放区不断扩大,干部严重短缺。在此形势下,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二野军大)应运而生。

5月16日,继刊登招生公告、招生简章后,二野军大公布了四个招生处,分别设在南京新街口、大行宮、湖南路和建邺路。

重获新生不久的南京城,涌动着一股报考军大的热潮。

位于孝陵卫的二野军大总校校门(唐开林摄)

位于孝陵卫的二野军大总校校门(唐开林摄)

前身中原军大,紧随渡江大军迁入南京

二野军大,前身中原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中原军大),校长刘伯承。

从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再到中原军大,二野军大从硝烟弥漫中一路走来。

1949年,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向长江北岸陈兵,只待“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3月19日,中原军大3000多名学员告别驻地河南许昌,随军南下。5月4日进驻刚刚解放的南京,改称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

那时,新解放区不断扩大,干部严重短缺。

为此,迁入南京没几天,二野军大就相继在《新华日报》重要版面刊登招生公告、招生简章。

刘伯承与邓小平

刘伯承与邓小平

校长兼政委刘伯承,是大家心目中的常胜将军。由他签署的招生公告,如同一声惊雷,轰动了整个华东地区。

5月16日,二野军大设在南京的四个招生处一公布,争先报考二野军大的热潮,滚滚向南京汇合。

轰动南京的“军大热”,招生限额不断突破

这股热潮轰动了古城金陵,有志青年奔走相告,“报考军大”的呼声到处可以听见。

有的是同好友相约,有的是兄弟姐妺结伴,有的是情侣夫妻同行,还有老师带着学生走……大家争先恐后,前往分设在新街口、大行宮、湖南路、建邺路的4个招生处咨询、报名。

新街口第一招生处报名者人山人海,楼道内拥挤不堪,连门外边都排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

每一天,从镇江、常州、苏州、杭州等地寄来的询间招生情况的信件,如雪片似地飞到招生委员会。大批考生从芜湖、镇江、无锡、江阴、苏州等城市出发,搭乘各种交通工具赶到南京。

在上海解放之前,就有一批大、中学生绕道太湖,经无锡来到南京;上海解放之后,又有更多的学生奔赴南京。

起初,二野军大只计划招生3000人。然而报名头四天就达到了4000余人,而且日趋踊跃。

鉴于此,野战军首长指示:突破原定的招生限额,扩招1.5万名。

《新华日报》刊登的二野军大部分学员录取名单(唐开林摄)

《新华日报》刊登的二野军大部分学员录取名单(唐开林摄)

那一阵子,每次公布录取名单时,张榜地点都是人海如潮,刊登名单的《新华日报》也被抢购一空。

最终,二野军大录取学员(不含各分校)14867名,实际报到入学12278人。一次招收上万名学员,使之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大的军政大学。

二野军大学院入学证(潘镇东提供)

二野军大学院入学证(潘镇东提供)

将军校长训话,钟山脚下锤炼万名知识青年

钟山南麓孝陵卫,原国民党中央军官训练团旧址。按照因陋就简选校址的原则,这里成了二野军大总校校址。

尽管这里和南京市其他各地的营区一样,除了一间间空屋和一排排通铺之外,几乎没有教学设备。但对于新学员来说,军校就是崭新的天地。

当年二野军大总校学员宿舍(唐开林摄)

当年二野军大总校学员宿舍(唐开林摄)

在校园里,所有的工作人员,一律穿土布军装,没有等级标志,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谁是上级、谁是下级。每个人和颜悦色,迎候着每一位报到的学员。

6月16日,孝陵卫校部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气氛,校长兼政委刘伯承将在操场给全校人员作报告。

二野军大万名学员聆听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作报告

二野军大万名学员聆听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作报告

下午2时左右,分散在南京市区各地的22个大队的学员、干部、战士,一队队地通出中山门,云集孝陵卫。宽阔的大操场上,全校两万人端坐在26个方阵。

下午3时整,身着黄布军装的刘伯承走上主席台。他没有讲稿,也没有提纲,桌上除了扩音器和一只开水杯外,什么也没有。

刘伯承作了题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报告,要求学员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次生动而深刻的报告,成了在场无数青年的人生信条。

一星期后的6月23日,晴空万里,盛大的开学典礼在孝陵卫校部大操场举行。

校本部大礼堂前,二野军大学员穿上新军装合影留念(唐开林摄)

校本部大礼堂前,二野军大学员穿上新军装合影留念(唐开林摄)

12278名青年,在这座新南京最大的革命摇篮里接受锤炼。邓小平、张衍、张文峰、徐力行等军事家、名教授,都是二野军大的授课老师。

1949年8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向二野军大下达了向西南进军的命令。10月12日,学员们分三批进军西南,投入新的战斗中。

二野军大一总队一大队一中队全体干部学员结业时留影

二野军大一总队一大队一中队全体干部学员结业时留影

钟山脚下这个摇篮,永远都闪烁着最艳丽最璀璨的颜色——红色。

参考资料:

《二野军大与南京》

《赤色摇篮——记“二野军大”与“二野军大人”》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