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 在抗疫一线,他们真的很拼

发布时间:2021-08-19 09:08 来源:紫金山观察

  8月17日0-24时,南京市没有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今天又有16名确诊病例达到出院标准。

  举行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

南报融媒体记者 汤姣姣摄

南报融媒体记者 汤姣姣摄

  8月1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二十九场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并由一线工作者讲述疫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

  01

  通报:

  今天有16人达到出院标准

  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通报,8月17日0时—24时,我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8月17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5例,累计出院75例。

  经专家评估,今天又有16名确诊病例达到出院标准,将转至集中康复机构进行康复隔离。

  截至目前,160例确诊病例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31例为轻型,129例为普通型,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8月16日,在秦淮区光华路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市民戴好口罩,有序接种新冠疫苗。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 摄

  8月16日,在秦淮区光华路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市民戴好口罩,有序接种新冠疫苗。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 摄

  今天的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上,三位基层一线工作者代表和一位高中生来到了现场,他们分别是: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明宏,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康定里社区书记、主任申镇,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南师附中高二学生戴丙轩。另外,因为不能到现场,南京市公共医疗卫生中心的胡志亮副主任医师发来了一段VCR。


图源:龙虎网

图源:龙虎网

  02

  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明宏:

  为城市守好门户

  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明宏负责江宁区33个“离宁查验点”的协调指挥工作,涉及政策下达、人员组织、点位设置、后勤保障等。媒体见面会上,工作到凌晨的他,声音已经沙哑。

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明宏。图源:龙虎网

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明宏。图源:龙虎网

  马明宏回忆,疫情发生之初,每个交通卡点的车流量都有一万多辆,马明宏和同事们要一一查验驾驶员、随车人员的行程吗、健康码等,劝返出城车辆,工作量可想而知。可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每一位卡点的工作人员都克服重重困难,为司乘人员提供周到服务。

  马明宏带来了一张手绘的地图,“7月25日凌晨4时左右,一辆安徽牌照货车经过340省道离宁查验点,驾驶员核酸检测证明时效已过48小时,驾驶员用的是老人机,不能导航,又急着去能出具核酸检测证明的医院,查验点的工作人员随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了这张手绘地图,教他怎么去医院做核酸检测。”

马明宏展示的手绘地图。资料图

马明宏展示的手绘地图。资料图

  上周五晚上8点,马明宏值班的时候接到电话,有一名白血病患者病情危急,急需从江宁医院湖山路院区转回徐州治疗,江宁医院已联系好120救护车,由于情况紧急,需尽快离宁,患者来不及做核酸检测,进入徐州需要什么证明材料也不清楚,不一定能顺利到达。于是他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帮患者准备好相关通行证明,开通绿色通道,患者顺利从江宁转回徐州治疗。

  马明宏是一位在交通系统工作了31年的老交通人,这次的疫情防控,有很多镜头成为他工作31年里最值得铭刻心中的瞬间。

  7月底,台风“烟花”给南京带来狂风暴雨,查验点的女同志站都站不稳,还是整夜值守在岗位上;

  高温炙烤下,大家每天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汗渍在衣服上如同盐霜;

  每天教过路驾驶员操作行程码,每个人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有的同志长时间站立,脚肿得鞋子脱不下……

  这期间,江宁查验点有同志得了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炎,他们挂点水、吃点药,又继续投入查验工作。有一个点位,一个班次里全是50岁以上的老同志,他们还笑称“我们是200岁班组”。“我每次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交通卡点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也被很多南京市民看在眼里。马明宏说,前几天,绕越高速麒麟查验点收到了一份外卖,是几杯奶茶,外卖单上有一句留言,“放下即可,不用给我电话,请大家自取。”还有企业为交通卡点免费安装了20套监控设备。

交通卡点收到的奶茶外卖。资料图

交通卡点收到的奶茶外卖。资料图

  “这些都是群众对我们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理解,都是全社会与我们共同战疫、共同坚守的具体表现,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03

  隔离病房医生胡志亮:

  医护、病患之间的战友情

  “我是7月26日进入隔离病区,那时正是确诊病例人数的上升期,每个医生和护士都是满负荷工作。”南京市公共医疗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志亮参与了此次疫情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救治工作。他用特殊的方式参加了媒体见面会——在隔离病区,用手机录了一段VCR。

  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胡志亮说,市公卫医疗中心的隔离病房里,有来自省内多家医院支援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各个科室的精英团队,在隔离病房这个和生命赛跑的“战场”,医护人员们拼尽所学,对病人开展救治。有些病人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肺炎后,医护人员除了要对新冠肺炎进行针对性治疗,还要治疗基础疾病,这时就需要多个科室的配合。“在病房里,就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协同作战。”20多天的时间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守护生命。

VCR截图

VCR截图

  就在胡志亮拍VCR时,镜头里不时有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奔跑而过的身影,还能听到“XX病床呼叫”这样的声音,从这段VCR就能感受到隔离病房的紧张和忙碌。

  “有的病人担心受到歧视,因为自己传染给了家人、邻居,心理负担很重,我们都会用关爱去开导他们,让他们放下压力,配合治疗。”胡志亮说,病区有一位阿姨,刚入园时就因为心理原因造成情绪很差,治疗也不是很配合,医护人员通过悉心照顾,帮她解开了心结,现在她病情改善很快,再过几天应该就可以出院了。

  看到医护人员这么辛苦,不少患者都很心疼,胡志亮说,他们每天到病房,都会有病人跟他们说,“你们辛苦了”“保重身体”“谢谢你们”……在病房里,医生、护士、病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大家是家人,更是“战友”,互相鼓劲,一起渡过难关。

  现在,胡志亮负责的第五病区已经有不少患者出院。他说,看到病人们治愈,让他和同事们感到工作再苦再累都是有意义的:“医生的职责所在就是挽救生命,疫情一定可以战胜!”

  04

  疾控专家马涛:

  当好疫情防控的侦察兵、参谋员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和同事们,在这场疫情中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侦察兵和参谋员——参与流调和溯源。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图源:龙虎网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图源:龙虎网

  “7月20日发现疫情的当天,我就和同事们赶到了禄口机场。”马涛说,作为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专业人员,当时他们面临的困难非常多,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传播的?还有多少病例?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怎么回答,那就要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流调工作。

  疫情发生的最初三天,马涛和同事们几乎没有合眼,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航站楼开展现场卫生调查,收集轨迹信息,查看相关的监控录像,寻找可疑的线索,和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访谈……每天,更换防护服时,脱下防护服的一瞬间,倒出来的都是水,汗水。

  “流调工作有点像公安部门进行破案的工作,我们流调队员更像是侦察员。”马涛说,现场收集后,每天回到驻地,还要开展补充电话流调,让确诊病例回忆14天的轨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每一位流调人员耐心询问,流调队员经常会开玩笑,我们说叫流调必备的三件套,手机、充电宝、金嗓子。同时,流调工作也在跟病毒赛跑,流调人员必须跑在病毒前面,完成流调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数据和意见。

马涛展示一期疫情分析报告,共15页。图源:龙虎网

马涛展示一期疫情分析报告,共15页。图源:龙虎网

  马涛记得,7月31号的晚上10点钟,他接到了一个任务,要对南京市前三轮核酸检测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用最快的时间拿出第四轮核酸检测范围的建议。接到这样一个任务以后,疫情分析组所有队员,立即对不同街道发现的病例,不同方式或途径发现的病例,每一个病例的活动轨迹、职业特点展开分析,在8月1号的凌晨3点,分析报告完成,并完成了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建议。第四轮核酸检测,南京在部分区域开展,这也体现出了疫情分析对于疫情科学精准防控的指导意义。

  当发生确诊病例后,流调工作是24小时不间断进行,12小时就要完成一批流调报告,每天马涛和同事们都要对着电脑,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几乎没有休息,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很多人从疫情发生后,就没有回过一次家。

  05

  康定里社区党委书记申镇:

  以真情服务换真心支持

  申镇是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康定里社区的党委书记。7月24日,在康定里社区辖区内的胜利村100号小区出现了玄武区截至今天为止的唯一一例确诊病例,当天,申镇连夜转运了确诊病例所在单元的35名居民,并对小区实施了“14+7”的封闭管控。

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康定里社区党委书记申镇。图源:龙虎网

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康定里社区党委书记申镇。图源:龙虎网

  “封闭的14天中,我们以楼幢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用于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及物资需求沟通,同时联合钟山集团开启了‘居民线上点单,社区线下配送’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物资保障;7天的过渡期内,我们街道还根据居民的口味提供了免费的蔬菜和南京人最爱吃的盐水鸭、烤鸭等熟食,让大家吃得放心、开心、暖心。”申镇告诉记者,21天来,社区党委会集公安、卫健、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157户392名居民提供配送物资、收运垃圾、满足医疗需求、开展核酸检测等服务,严格落实了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坚决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屏障”。

为独居老人按时分药。资料图

为独居老人按时分药。资料图

  胜利村100号是70年代的老小区,既没有物业,也没有电梯,申镇和社工、志愿者们只能穿着防护服,用“铁脚板”一层一层爬楼把物资送至每家每户。“以前总觉得穿防护服不过是多了一件衣服,会热一些,但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跑腿爬楼的时候,只送了一半,就感觉胸闷,体力不足。”申镇说,其实小区开始封闭的第一天,很多居民对这样的管控方式有情绪、有牢骚,但没想到,在他们爬楼配送物资的过程中,不断有居民隔窗喊话表示感谢,有的甚至表示可以自己下楼拿,这样的支持和理解时时让他们感动着,也使他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志愿者的手。资料图

志愿者的手。资料图

  “小区里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小伙子,常年不出门,陌生人敲门也从不开门。疫情发生后,平时送饭的小姨,因各种原因不能前来,所以防控期间一直是社区代为照料。”申镇告诉记者,他第一天送饭的时候,前后跑了三次才敲开了门,小伙子开门时看到穿着防护服的他,眼里满是胆怯,时不时还在发抖。“我用手做动作示意他是安全的食物,他才勉强接过盒饭,然后迅速转身关上了门。”

  申镇说,之后的每一天,他都会准时在这位病患的家门外敲门。从一开始的不开门,拒绝配合做核酸,到后来的不仅开门,还会点头微笑的致谢,也开始配合做核酸,俩人慢慢成为了“朋友”,也让申镇深深体会到了“唯有真情方能打动人心”。

  06

  南师附中学生戴丙轩:

  花式“宅”家,共抗疫情

  这个夏天,对南师附中高二学生戴丙轩来说也非常特殊。

南师附中高二学生戴丙轩。图源:龙虎网

南师附中高二学生戴丙轩。图源:龙虎网

  戴丙轩的妈妈是禄口机场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她便第一时间按照要求进行了集中隔离。这是戴丙轩第一次和妈妈分开这么长的时间,她们每天都要进行视频通话。

  “我看到妈妈居住的地方非常干净整洁,每天都有可口的饭菜,她还告诉我隔离点给她们制定了运动的方案,看到妈妈吃住都有保障,我也就放心啦!”

  戴丙轩告诉记者,没有妈妈在身边的日子,她经常会收到来自社区、街道,还有派出所、网格员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询问和关心,她也会把自己的情况及时告诉大家和妈妈,让他们放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暑期计划,本来规划好的出行‘泡汤’了,同学之间也没有办法见面,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种‘宅家抗疫’新生活模式。”戴丙轩说,她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南京最新的疫情通报,期待着新增确诊病例少一点再少一点,康复患者多一点再多一点。

  戴丙轩告诉记者,她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在积极参加防疫的活动,在QQ空间动态里看到了学长、学姐分享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后,戴丙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满满都是对他们的崇拜。

戴丙轩分享学长参与志愿服务的照片。资料图

戴丙轩分享学长参与志愿服务的照片。资料图

  “我有一位学长主动到养老院给出行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检测采样,遇到生病卧床不起的老人,他们会跪着为老人完成核酸检测采样。还有一些老人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都是先去安抚老人的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我觉得他们这样的一份耐心,才保障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完成。”

戴丙轩展示其他同学以抗疫为主题做的篆刻作品。资料图

戴丙轩展示其他同学以抗疫为主题做的篆刻作品。资料图

  戴丙轩说,这个暑期她看到了无数热心奉献的身影,都在努力守护着“大蓝鲸”,让她觉得能够生活在南京无比幸福、无比安心。“我想今后也希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把这样一份爱、关怀、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去传递给更多人。”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