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的竹镇,距六合城区40余公里,四境环山,三面带河,易守难攻,是一块战略要地。
因地处苏皖二省三县(江苏六合县及安徽来安、天长县)交界,这里又成为集市中心,享有“小上海”之美誉。
1938年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进驻竹镇,开辟了以竹镇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自此六合地区的抗日烽火燃烧了起来。
根据地是军队的支持和依仗,因此,维护根据地的安定尤为重要。为了保卫根据地,预防和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1940年4月,六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即建立了隶属驻军领导的军法室,履行公安部门的职责。
9月下旬,军法室改为公安分处,并逐步建立侦察、审讯、秘书3个科及1个警卫队和看守所。
1942年8月,根据革命斗争发展形势的需要,经淮南行署批准,“竹镇市(乡级)抗日民主政府”在竹镇仇庄成立,张晶之任市长。1944年4月,津浦路东八县联防保安总处侦察科长洪沛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来到竹镇组建派出所,设址竹新街,隶属于竹镇市政府,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淮南路东第一所。
1944年刚刚组建时的竹镇派出所
“派出所”,意为新四军的派出机构——抗战时期,派出所人员都是新四军战士,接受新四军领导,同时要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社会治安。
据媒体报道,六合区公安分局曾到公安部档案馆查阅过资料,没有发现比竹镇这个“新四军第一所”更早的派出所了,因此断定竹镇派出所是可追溯的中国最早的派出所。
成立之初,因为竹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来往人员多,情况复杂,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常有汉奸、特务潜入,藏匿于民众间,搜集情报,伺机搞破坏,严重扰乱社会治安。
竹镇派出所成立后,配有两个班的新四军战士,主要任务便是锄奸、惩匪、防特,捍卫革命根据地。在工作中,派出所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通过各抗敌协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侦查破案工作。在广大群众的大力配合下,许多化装成百姓的汉奸、特务无处遁形,纷纷落网。
抓住这些敌人的爪牙后,派出所会在竹镇公开审判,并依法将其处决,枪毙地点就在距离派出所不远的乌龟桥。
此外,竹镇派出所还主动出击,派出精干人员打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派出所队长王世隆,“退伍”回乡后,按照上级布置,打入伪程桥区任乡丁。1944年12月,当他得知伪警卫三师七团一个营将于22日来程桥换防时,立即将情况报告中共程桥区委。由于情报可靠及时,来六支队在羊山头一举歼灭日军一个班和伪军一个加强营,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竹镇派出所的这一系列举措,及时地清除了危害根据地的“毒瘤”,同时也有效地震慑了敌人。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竹镇派出所工作人员随部队北撤,派出所建制被撤销。但仅仅两年后,解放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1948年底竹镇解放,派出所重建。
有趣的是, 在清匪反霸、搜捕特务时,竹镇派出所还上演了一场“捉妖记”。
解放后不久,胜利的喜悦中,却有暗流涌动,一则关于“毛人水怪”的恐怖传言悄悄蔓延——“竹镇有水怪,浑身长毛,专吃小孩”,在“有心人”的煽动蛊惑下,传言愈传愈烈,镇上人心惶惶。
关键时刻,竹镇派出所精锐尽出,循着蛛丝马迹,民警设伏蹲守一个月,终于揪出了始作俑者,平息了这场掀起满城风雨的闹剧。
原来,所谓的“毛人水怪”是国民党特务身披蓑衣、头戴面具假扮的,目的就是制造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不过,“毛人水怪”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次兴风作浪,选错了地方,遇到了克星。 特务的真面目被揭露后,派出所将这个所谓“毛人水怪”示众,消除了谣言的影响。
在竹镇,“新四军第一所”的荣誉与传统,一直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