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打十 金牛山“梅花桩”破敌

发布时间:2021-08-27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42年,刘少奇在华中局扩大会议总结报告中指出:“梅花桩是一种新的战术,罗炳辉同志在这方面的发明努力是一个模范。”

  此前,罗炳辉以抗倭名将戚继光创立的“鸳鸯阵”为基础,开创“梅花桩”阵法。六合金牛山一战,是“梅花桩”首次登场。

  战后,罗炳辉在《战斗详报》中写道:“敌人以爬行沿田埂秘密接近我军,当为我军事哨发觉开枪即打,敌人向我猛冲,我即与敌展开血战。因我军部署是梅花桩式,敌人不能包围我,反而为我包围。”

1.png

罗炳辉

  多路出击钓出“大鱼”

  1941年4月,罗炳辉率领新四军二师抵达六合。他的任务是巩固与发展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掩护麦收。

  这个任务看上去只要被动防守,但罗炳辉认为,与其整天提心吊胆,不如主动把敌人引出来吃掉。

  4月10日至14日,罗炳辉部向日伪军展开反“点线”(据点和封锁线)作战,连克仪征、天长等地多处据点,并进袭天长县城,歼敌150余人。

  新四军多路出击,处处告捷,令日寇胆战心惊,急忙加强防御,并集结力量,准备反扑。而完成任务的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二团则撤至六合金牛山地区休整。

  金牛山位于六合县东北部,距县城40多里,四面山河环绕,南侧同北峨眉山遥遥相对,两山之间系丘陵及洼地,村庄稠密,便于隐蔽部署兵力,是一个良好的歼敌战场。

  新四军十二团到达金牛山地区后,将部队按梅花桩式布置分驻。这是罗炳辉经过多次战斗实践,总结出的以伏击和运动游击为内容的战术。

  这一战术的优势在于每个驻点的人数少,隐蔽性强,不易被敌人发现;敌人来袭时,也难以发挥火力优势,可以减少部队伤亡,而且每一个驻地的部队都能机动,或对敌人实施反包围。

  如此一来,当敌人进至梅花桩式的阵地时,新四军就可以多方位同时对敌火力杀伤,甚至可以用大刀、手榴弹、刺刀消灭敌人。

  敌军夜袭反被包围

  4月16日晚,驻扬州等地日伪军700余人携带轻重武器扑向金牛山,复仇心切的敌人,就这样一头撞入了新四军精心布置的“梅花桩”。

  17日拂晓,日伪军摸进了新四军的防区内。趁着夜色,狡猾的敌人沿田沟爬行,悄悄接近新四军驻地。

  幸而,机警的哨兵发现了敌人,立即鸣枪报警,敌人也开枪射击,战斗打响了。

  敌人来势凶猛,装备精良,但因梅花桩式的分驻,一时间难以将新四军全部包围。为抢占有利地形,敌人开始全力进攻附近的五里墩高地。

  五里墩高地的得失,成为这一仗胜败的关键。

2.png

金牛山战斗要图

  炮火冲天,弹片横飞,新四军迅速完成战斗部署,与敌人展开激战,经过三次反复争夺,最终占领了五里墩高地,牢牢控制了战斗的主动权,敌人无法再前进一步。

  争夺高地失败后,敌人随即向高地四周运动。这时,新四军的梅花桩战术开始发挥优势。敌人频频遭到四周新四军小分队的袭击,并逐步反为新四军包围,尽入彀中。

  大刀白刃终结反扑

  清晨时分,敌人被新四军严密包围于一片洼地,无险可守,反击无望。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敌人死伤累累,狼狈逃窜至尹家河,妄图从河面上仅有的简易木桥逃生。慌乱中,有人当即被挤得掉入河中溺死。

  新四军以机枪火力封锁桥头,仪征县模范营也赶来夹击敌人。残敌见进退无路,只得背水一战。此时战士们的弹药已告罄,就用特制的长柄大刀同敌人展开肉搏战。

  合力冲杀之下,敌人大部被歼,少数残敌逃向仪征。仅半天的时间,敌700余人的部队500余人被歼,新四军缴获轻重机枪9挺、步枪40余支、掷弹筒2具,牺牲人数仅54人。

  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罗炳辉打出了1:10的战损比,堪称大捷!

  战后,当地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歌曲:

  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

  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

  布下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

  势如破竹的“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

  活捉他几十双,胜利品也挑它几十筐。

  扬州鬼子泪汪汪,汪精卫也大着慌。

  哈哈哈哈……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