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在南京

发布时间:2021-09-1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为中央直辖市,下设13个区,首任市长刘伯承。

  从此,这位开国元帅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1.png

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解放后首任南京市长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到最后的阶段。3月14日,中央书记处召开有关各大战略区组织人事等问题的座谈会,决定由刘伯承担任南京解放后的首任军管会主任、市长及市委书记。

  4月23日,刘伯承指挥大军解放了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此时的南京秩序井然,水、电、通讯一日未停。但作为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有着庞大的官僚机构,各项接管工作的展开急需党和政府的领导。

  就在29日,他由安徽桐城率领二野指挥机关,风雨兼程进入南京。

  有趣的是,由于临行仓促,事先未及与南京警备部队联系,过江后,只好包租了一辆公共汽车乘坐。等刘伯承上了车,警卫员突然拍着额头大叫:“这么大一个南京城,车子该往哪里开呢?”

  刘伯承一听,呵呵大笑,说:“到了家门口,反倒找不着家了!”略一沉思,就果断地说:“叫司机直开‘总统府’,到了那里就好办了。”果然,一到伪总统府,很快就与南京警备部队联系上了。

  陈毅闻讯,亲自坐车赶来,把刘伯承安排到赤壁路一座原国民党要员的公馆里。两位老战友相见,兴奋得欢笑不止。

2.jpg

  1949年4月,刘伯承(右二)在庆祝南京解放大会上检阅游行队伍,右一为陈士榘

  5月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在国民大会堂(今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随军南下干部与南京地下党干部会师大会。“我们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建设人民的新南京,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在没有发言稿的即兴讲话中,刘伯承激情满满。

  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此前,刘伯承还幽默地表示:“我这个市长走马上任,理当有一篇就职演说吧!”当天,他专门召集市政府局长以上干部开会,发表了一席精彩的讲话,要求中心任务就是进行生产建设。

  南京的人民政权刚刚建立,政府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刚放下枪杆的军人,缺乏管理城市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建设更是一窍不通。各项工作处于草创阶段,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刘伯承亲自决断、处理。

  当时,刘伯承已年届六旬,右眼失明,且有极为繁重的指挥部队的重大任务,但对下属劝他少参加地方会议的提议不仅断然拒绝,还夜以继日地认真准备发言稿。仅在5月13日至18日的6天之内,工人、学生、文化、工商各界座谈会他就参加了近10次。

  在刘伯承的主持下,短短三个月,南京主要工厂企业的生产基本得到恢复,失业问题也大体得到解决,城市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7月中旬,刘伯承接到了来自党中央的命令,要求其将精力转向军事斗争中,与邓小平等人在南京周密筹划解放西南的方案,做好进军准备,训练西南服务团。

  1949年9月7日,刘伯承作为二野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赴北平参加创建新中国的系列活动,暂别南京。不过出于保密需要等原因,刘伯承在南京的职务并没有随之取消,市委书记一职保留到9月19日,市军管会主任一职保留到11月1日,市长一职保留到1950年5月20日。

3.png

1956年,刘伯承在南京北极阁留影

  前无古人的“将军班”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解放军开始走上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转型之路。1950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创办培养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并有意让已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挂帅。 然而,党中央还有另一个考虑,即调他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我年纪大了,还当啥子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我已经当过四次了,这次就不要再去当了。我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刘伯承致函中央军委,表态要去办军事学校。

  经过一番意见征求,10月23日,中央军委正式电令刘伯承主持陆军大学的筹备工作。

  在刘伯承接到任命之前,陆大前期筹备工作已开展起来,特别是在校址的选择上有过东北、北京、南京等不同方案和考虑。

  考虑到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国家又百废待兴,新建校舍花费太多,刘伯承提出利用南京的华东军大校址的建议得到了批准。

  11月21日,刘伯承抵达南京,着手组织军事学院的工作机构和筹备开训。48天后,军事学院就正式开学了。

4.jpg

  尽管军事学院初具规模,但成立之初教员的配备是个问题。 刘伯承以他独有的胆略和气魄,唯才是举,从起义投诚和解放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官中,先后筛选启用了600多名旧军官担任军事教员。

  这一举措也导致了不小的矛盾。学员是打胜仗的将军,而教员却是学员的手下败将,谁教谁呢?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是胜利之师,一脑门的骄傲,根本不把教员放在眼里,甚至在课堂上当面顶撞。

  为此,刘伯承可没少花心思。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学员进行教育,说自己也是旧军官出身,革命不分早晚,不计先后,严肃批评骄傲自大、顶撞教员的行为,宣传“尊师重道,教学相长”的思想,对教员给以特别的爱护和关照。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承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格外看重,最为突出的就是战役系了。战役系是军事学院在1954年新创建的,主要培养高级指挥员,来这个系学习的都是正军职以上的干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将军班”。

  战役系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图上作业,还时不时地进行野外作业,训练很是严格。军事学院的课程排得紧,实行6小时一贯制,连续上6节课,每节课5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还要连续3个小时的自学。

  军事学院自创办起,就逐步建立了学员课业制度和考试制度。每门课结束时有课目考试,学期有期末考试,学年还有年考,最后毕业是国家考试。学校还规定只要有不及格就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考试,国家考试不及格需要回去待业一年再来补考。一直不能通过国家考试的,无论职位高低,一律退出现役。

5.jpg

1951年,刘伯承宣布军事学院演习方案

  1954年4月,军事学院第一次举行国家考试,历时9天,朱德总司令任考试委员会主席,还与刘伯承亲自下场监考。这次参加考试的全是基本系和情报系第一期学员,各课成绩有30%得5分,50%得4分,全部课程均得5分的45人被评为优等生,共计324人毕业,走上了旅、师级以上的指挥岗位,相比初入学时的427人,历年淘汰了1/4,学院之严格可见一斑。

  1949年起,年过半百、戎马一生的刘伯承为了建设新中国,先后两次在南京受命。他在弥留之际,特别叮嘱身边的同志,希望将自己的骨灰一部分撒在养育他的祖国山川大地上,另一部分安葬在他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近7年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现南京黄埔路2号大院内。

  参考资料:

  《刘伯承和南京军事学院》

  《刘伯承元帅两次受命在南京》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