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曾经有一部电影《红日》风靡全国,其中军令如山的铁面将军沈振新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角色的原型,其实就是开国中将王必成,贺龙元帅称他“可深信、可深交”。
1989年3月13日,一颗将星陨落,王必成因病在南京去世,年仅77岁。
王必成将军
抗战得名“王老虎”
1929年春,17岁的“成伢”王必成当上了红军,从此开始了整整一个甲子的戎马生涯。
王必成作战机智勇猛,很快由班长、连长、营长升至团长、团政委,在长征结束时即由普通一兵成长为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副师长。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王必成被派往茅山抗日根据地,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参谋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排查,王必成意识到,面对沦陷区的复杂情况,必须尽快打几个胜仗打压日军的骄横气焰,鼓舞民众的抗战热情。
1939年,王必成(前排左一)与二团部分干部合照
1939年11月8日,驻镇江的日军到丹阳、延陵地区扫荡,企图寻找袭击新四军。战斗先由新四军独立支队打响,日军顽抗并得到增援,将新四军部分部队包围。
王必成闻讯,立即率二团前去支援,到达贺甲村外围。
如何进村成了难题。王必成灵机一动:“点燃草堆,用浓烟掩护我们攻入村中。”
滚滚浓烟中,二团在王必成的率领下,进入贺甲村,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此役共激战30多个小时,全歼日军,军史上称为“延陵大捷”,受到延安总部的通电表扬。
陈毅听闻战报,连连称赞新四军二团为“老虎团”,王必成是“王老虎”。就这样,“王老虎”的称号在军民中传开了。
在江南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必成指挥的“老虎团”先后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连战连捷,名声大振。
1950年,陶勇、叶飞、粟裕、王必成(左一)在南京
1940年,王必成率部随陈毅、粟裕挺进苏北。部队整编为第一、二、三纵队,叶飞、王必成、陶勇依次担任各纵队司令员,并称粟裕的“三只铁拳”。
1942年年底,王必成率部南渡长江,回到江南敌后,与其他新四军部队合编为十六旅,王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一时间,当地群众奔走相告:“老虎团”回来了,“王老虎”回来了。
王必成率新四军主力归来,引起了国民党顽军的惊慌,顾祝同调集13个团1.5万兵力,分三路气势汹汹直逼溧水和溧阳,疯狂叫嚣“打死王必成,活捉江渭清”,企图围歼江南新四军主力第十六旅。
一再退让均告无效的情况下,王必成和江渭清毅然决定自卫反击。作战会议上,一向温和的江渭清说了句“狠话”:“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置。”
铁面无私的王必成插话强调:“江政委太客气了。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
军中无戏言。各团一齐行动,恶战3昼夜,一举冲垮顽军的封锁线,成功突围。突围中,还顺手牵羊,毙俘顽军1100多人。
孟良崮死磕张灵甫
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在粟裕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中,王必成率第六师参加了五战,仗仗皆胜,歼敌1.6万余人。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绩一向辉煌的王必成在张灵甫身上尝到了刻骨铭心的痛。
1946年10月和12月,王必成两次率部增援坚守涟水的兄弟部队,与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血战涟水城。第一仗连战14天,守住了涟水城,掩护华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歼敌9000余人。在第二次交锋中,由于对战场指挥判断的失误,王必成与兄弟部队没能守住涟水城,部队伤亡6000余人。
此战的失利,让王必成心情十分沉重。他主动跟陈毅、粟裕请缨:“日后打敌74师,绝对不要忘了我王必成的六师!”
1946年6月,王必成作部队出征动员报告
“你放心,打敌74师,一定少不了你们!”粟裕知道王必成的心病,当即表态。
没想到,不到半年,王必成和张灵甫这对老对手就再次碰头了。
1947年5月12日,正在敌后隐蔽待机的王必成接到粟裕的电报:48小时内奔袭120公里,夺占74师背后的(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跺庄。
收到电报并再三确认后,这位“冷面司令”欣喜若狂,大喊起来:“马上要打74师了,大家赶快起来!”
王必成命令部队昼夜行军,白天遇到国民党军飞机,全军不闪不避,直奔目的地而去。
王必成命令部下3个师分成三个有力的铁拳打了出去:中路抢夺跺庄;左路堵截国民党军25师;右路堵截国民党军83师。
“报74师之仇,就在今日。你们谁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当晚,王必成的部下就拿下了垛庄,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围困于以孟良崮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5月16日,粟裕下令参战的所有部队向孟良崮发起最后总攻。至此,孟良崮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王必成毅然决定:将开战后一直养精蓄锐的特务团投入战斗。
这个团是王必成的笼中老虎,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动用。果不其然,特务团在几个小时内连夺三座高地,国民党军74师只能退守孟良崮山顶和600高地两个山头。
特务团3连首先突破孟良崮西坡,攻占张灵甫指挥所,击毙张灵甫。
几个月来,因涟水之战受挫,王必成的压抑之情,终于得以解脱。
“这样的训练好”
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0年5月,中央军委任命王必成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军事训练工作。
王必成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有时间就钻研军事训练问题。为此,他很少过周末和节假日,成年累月带领机关人员下连队、蹲基层,检查工作,有次下部队的时间竟长达185天。
“王司令满脑子装的都是部队,几乎没有自己的家。”王必成手下的干部常有这样的感叹。
在王必成精心组织下,南京军区的军事训练搞得轰轰烈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成果丰硕。其中就包括他发现并在军区总结推广的训练典型“郭兴福教学法”和“野营训练”。
郭兴福教学法
1963年,毛泽东视察途经南京,王必成向其汇报了南军区京军事训练情况,重点说明了部队野营训练的做法。
“你们是怎么训练部队的?”毛泽东十分好奇。
“进行野营训练,部队拉出营房走它几百里。和平建设时期,用野营训练的形式锻炼部队,效果很好的。”
“怎么走啊,天黑下雨走不走?”毛泽东又问。
“开始走大路,后走小路,最后走山路,天黑下雨也走。晚上的时候住民房,跟百姓一起住。”王必成将具体的做法说了个明白。
在了解到南京军区冬训都在用这种方式训练后,毛泽东当场给予表扬和肯定:“你们这种做法很好,应该在全军用这种方法,应该推广这种方法。”
不久,毛泽东与王必成的重要谈话纪要送到了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很快,野营训练成了部队年度军政训练中一项综合性检验课目在全军普遍推广开展起来,各部队掀起了野营训练的热潮。
1989年,戎马一生的王必成将军在南京逝世,骨灰安葬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与当年的老战友江渭清、吴仲超一起长眠于青山绿水之间。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王必成》
《一军之长:王必成》
《这样训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