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神山”背后的南京建筑设计师

发布时间:2021-09-2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2003年,“非典”爆发,北京小汤山医院七天竣工。

  相隔17年,两座医疗建筑奇迹,都跟一个名字有关——黄锡璆。

  这位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医疗建筑博士,曾在南京学习生活多年,其设计之路也是从南京起步。

1.jpg

黄锡璆

  在南京走上设计之路

  1941年,黄锡璆出身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父母为他取名“锡璆”,是希望他能平安吉祥,怀瑾握瑜。

  1957年,黄锡璆在东南亚华侨青年回国热潮中归国求学,来到南京五中就读高中,迈开了在祖国生活的第一步。

  当年来南京五中学习的侨生较多,前后共有108人,号称“108将”。远离他乡,生活习惯又有差异,黄锡璆刚开始极不适应。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逐渐跟上了学习的节奏。

  “在五中读书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年,但就是那几年,对我人生的影响特别大。”

2.jpg

少年黄锡璆

  1959年,黄锡璆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正是在这里,这位建筑大师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时南工建筑系人才济济,有和梁思成一起同被称为“中国建筑四杰”的杨廷宝、刘敦桢、童寯等老教授,以及多位国内知名建筑大师。

  黄锡璆后来回忆:“老师的治学精神对我影响很深。有很多老教授是退休后又回来授课的,像童老就给我们上过博物馆设计课。我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立志要向老师们学习。”

  大学毕业后,黄锡璆服从分配,进入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中国中元前身),他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第一志愿。”

  后来,黄锡璆留学比利时,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医疗建筑的留学博士。从业50余年中,黄锡璆累计完成全国各类医院工程设计200多项,超过国外同行一生成果的5至10倍。

  从“小汤山”到“火神山”

  2003年,“非典”肆虐,黄锡璆带领团队,7天内完成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建设,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小汤山医院,在随后的两个月内收治了中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其间无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没想到十几年后,病毒再次袭来。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79岁的黄锡璆再次主动请缨,并写下了一封请战书:

  “鉴于以下三点:本人是共产党员;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本人向组织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疫情)抗击工作。”

3.jpg

黄锡璆的请战书

  1月24日,大年三十,黄锡璆拿着当年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图纸,连夜加班配合武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5小时做出方案,24小时出设计图,惊人效率,振奋人心。

  武汉新建医院的地址选在武汉蔡甸区的职工疗养院,名为火神山医院。

  为何叫火神山?

  楚文化传说中的湖北乃古楚之地,而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则是黄帝的子孙。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火神正好能驱瘟神。

  于是,“火神山”之名应运而生。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借鉴了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图纸,和小汤山医院一样,医院也采用中轴对称的鱼骨状布局。标准化、模块化,根据需要可以不断延伸,是一所可以根据需求不断“生长”的医院。

  不过,黄锡璆根据小汤山医院建设经验,并结合武汉当地实际和疫情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新的建议。

  有了图纸,上百辆工程车辆,7000余名工人迅速集结于武汉市蔡甸区的知音湖畔。争分夺秒,夙夜匪懈,17年前小汤山建造奇迹再次上演,火神山医院在上千万网友的日夜关注下拔地而起。

4.png

十天完工的火神山医院

  2020年2月3日,占地6万平方米,设置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始收治患者。

  从年前忙到年后,黄锡璆的请战书 “火”了,各大媒体纷纷转发推送。

  有人说:“感谢老人家毫无保留的奉献。”

  有人说:“国士无双!老爷子辛苦了。”

  有人说:“第一次觉得设计师这个职业,达到了一定程度和水平时,真的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有人说:“祖国有这么一群最可爱的人,怎么可能战胜不了肺炎,怎么能不强盛,我爱你中国。”

  ……

  面对赞誉,黄锡璆笑着说,“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我们还在后方,人家都到前线了,比我们更辛苦。医务人员是很伟大的,都不容易。”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