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印记 四座雕塑讲诉“主席故事”

发布时间:2019-03-19 14:32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57年3月19日,正值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时,毛泽东来到了南京,召集苏皖两省和上海市的负责干部座谈,并于第二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报告。

自1953年2月22日乘“洛阳号”军舰抵达南京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先后20多次经过和视察这座城市。

如今,南京竖立着四座大型毛泽东塑像,记录着伟大领袖与这座城市的故事。

十月公社里的自筹自建

南京十月村,一个因毛泽东视察过而为老南京人熟知的地方。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来到这个还叫做太平村的村庄视察,提出了“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号召。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在南京郊区尧辰乡视察。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在南京郊区尧辰乡视察。

太平村村民旋即联合邻近各村组织起栖霞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定名为“十月高级农业合作社”,取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之意,两年后改称十月人民公社十月大队。

1967年,十月公社的社员们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启事,希望有画家可以画一幅毛泽东画像。南京工艺雕刻厂高级工艺美术师朱至耀当时学徒满师,和同事看到此条启事后,立刻骑上自行车就赶往十月公社。

和公社主任一番商量后,众人决定改画像为塑像,这样更有意义,留存时间也更久。

社员们自筹资金,缺少工具与材料,朱至耀等人就找来废弃的汽油桶做工作台。山上的黄泥无法用作雕塑主体材料,好在建筑部门无偿提供了白色水泥后,塑像的制作正式开始。

3个多月的忙碌,在毛泽东站立过的小山坡上,一座挥手指点江山的塑像拔地而起,十月人民公社也因此成为有名的红色圣地。

2006年,十月村毛泽东塑像入选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一个成为文保单位的“文革”时期历史遗存。

长江大桥下的威严屹立

1969年9月20日夜,刚全面建成通车不到一年的南京长江大桥灯火通明,桥上众人在散步闲逛,却有几分心不在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次日凌晨一点多,只见一列汽车由南向北徐徐行驶,行至北桥头堡后又折返到南桥头堡停下。原来,是毛泽东在许世友的陪同下来大桥视察。

在接见南京军区领导及为建设和保卫大桥作出贡献的部分干部后,毛泽东勉励守桥战士:“大桥非常重要,部队一定要守好大桥,保证安全。”

此后毛泽东虽未再踏上大桥,但在桥下,却有一座他的塑像见证了大桥的五十年兴旺。

1968年大桥建成通车前,南京市美术公司负责通车典礼和南堡展厅的设计工作,大桥管理处要求他们在展厅进门处放一座毛主席像。

测量发现,展厅只有放置6米多高的塑像才能显示出气势与威严。得知北京美术公司有这样的模型后,负责人当即奔赴北京,却得到模型被郑州公司借走的消息。来不及休息,他又转向郑州,最后在铁道部门的帮助下,用了整节车厢才将模型运到南京。

塑像看上去是一个整体,实则由三部分浇铸好再拼接而成。经过三四天的拼接与细致修补,任谁也看不出塑像有半点拼接的痕迹。

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内

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内

今年2月,大桥南堡内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在两侧标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辉映下,这座巨大的毛泽东塑像再度迎接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

【延伸阅读】南京其余两座毛泽东雕塑

1967年7月1日,原南京军区大院大礼堂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以全体革命同志的名义竖立毛泽东塑像。基座背面的汉白玉贴面上刻有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56年1月11日,心系军事学院建设的毛泽东曾来该院视察。

1969年12月26日毛泽东76周岁生日当天,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举行毛泽东塑像落成典礼。塑像由当年的南化职工筹建,像高12.26米,数字寓指毛泽东的生日。

参考资料: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