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薪火相传 南京有座将军馆

发布时间:2021-10-0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21年6月,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南京第二批红色地名公布,南京长江大桥、江南贡院明远楼、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横山烈士纪念碑等耳熟能详的地名入选。

  这些红色地名,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壮大的历史过程,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奋发进取。

  颐和路社区将军馆也位列这一名单中。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社区将军馆,共展示了30位老将军惊心动魄的沙场经历和丰富广博的人生阅历。

1.png

颐和路社区将军馆

  虽然颐和路社区占地面积仅有0.45平方公里,但在解放后却先后有向守志、朱文泉、张玉华等30多位共和国将军居住于此。

  将军们戎马一生、功勋卓越,亲身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建设年代和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生活在社区,生活在居民身边,每一位都是革命历史和崇高人格的承载者,是进行革命优良传统与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从2000年起,颐和路社区就组建了老将军讲师团,定期组织老将军们到社区、中小学巡回演讲,对社区居民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几年下来,老将军讲师团共开设讲座数百场,近万人聆听。

  为了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教育,传承老一辈的精神火炬,在老将军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社区建起了老将军事迹陈列室。将军们穿过的草鞋、战场上用过的武器、缴获的战利品……30多件实物以及大量的照片摆满了小小的陈列室。

2.png

  老将军们也有了固定的演讲场所,常常做客陈列室,与参观者面对面交流,讲述自己几十年的革命生涯。

  很快,陈列室便成了鼓楼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前后后共有1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

  老将军事迹陈列室的建立,为之后将军馆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10月,鼓楼区召开会议,协商建立“颐和路社区将军馆”一事。

  在这次会议上,参会人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确定了“用身边的人与事教育身边的人,以和谐文化引领和谐社区”的建馆宗旨。

  至此,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以将军为元素进行板块设计是建馆的核心内容,也是建馆的首项工作。可如何进行谋篇布局,突出社区特色,区别于规模宏大的军史馆、博物馆,成了最大的难题。

  经过逐一梳理和挖掘,大家找到了板块设计的切入点,那就是以将军的故事为点,以年代为线,就像串珍珠项链般地把故事串起来,分成五个板块。

3.png

  多次协商,几经修改,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的建设方案于2008年年末定稿,以后又经过几次局部的调整与补充。

  接下来,将军馆的筹建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筹建人员多次上门拜访老将军,收集相关的照片、简历、书画等,听他们讲述过去的征战岁月并整理成文字。

  由于时间跨度大,加上许多照片和实物已经被其他单位征集走,将军馆的资料收集工作困难重重。工作人员一方面前往南京军区军史馆查找和复制资料;另一方面,通过走访老将军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扩大收集的范围和途径。

  2009年9月29日,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颐和路社区将军馆建成开馆。向守志将军亲笔题写了馆名,该馆成为全国唯一的社区将军馆。

4.png

  随着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2015年,鼓楼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现址扩建颐和路社区将军馆。2016 年4 月23 日南京解放67 周年之际,扩建后的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正式开馆。

  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新馆建筑面积约416 平方米,分为序厅、沙场雄威、将军的晚年生活三个部分,展示了老将军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立下的不朽功勋,以及老将军们在晚年生活中,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注社区建设,情系百姓群众,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与将军为邻,以将军为荣。多年来,颐和路社区将军馆影响了周围的许多人,他们纷纷表示要以将军为榜样、向将军看齐。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