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军史 陈毅直言“苦差事”

发布时间:2019-03-29 14:56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58年3月29日,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德进京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总参谋长粟裕、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宋时轮汇报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的筹备情况。

在听取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后,王德带领手下诸多专家,承担起为军队写“家史”、续“家谱”的光荣使命。

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王德

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王德

全军展开战史编写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经战火的洗礼,成为一支有信仰有灵魂的军队。

熠熠生辉的战绩战果、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这支英雄之师,实在可说可写。

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军委就下达了关于全军编写战史的指示,由总参谋部担负领导责任。

1955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南京军区抽调13名师团干部组成“华东军区战史资料编辑室”。任命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德兼任编辑室主任,下设抗日战争史料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两个编写组。

而编辑室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用两年时间搜集最原始的资料。

原美军顾问团公寓大楼

原美军顾问团公寓大楼

编辑室人虽不多,却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地点。一番交涉后,位于南京市北京西路67号、65号,原美军顾问团公寓大楼,成了编辑室的“大本营”。

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会持续近十年之久。

1958年,在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搜集后,战史编写工作也拉开帷幕。4月1日,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正式成立,编制29人,办公地点除原美军顾问团公寓大楼外,新增颐和路38号。

进京汇报工作进度

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成立的几天前,3月29日,王德去北京汇报工作进度,见到了总参谋长粟裕。

“关于解放战争史,重点放在战役方面。写战役不能离开战略原则,要尽量提高到战略水平;战役的实施是起因于战略意图,因此战略意图也要写出来;政治工作也要写,地方支前工作也要写。”粟裕在接见王德时给予了几点建议。

编辑室全体人员合影

编辑室全体人员合影

同时,粟裕还指出,抗日战争史要着重反映群众战争:“我军力量不大,战役不多,主要是战斗。但地方工作、党的工作、伪军工作、建军工作的比重很大,政策性更强。抗日战争是群众力量为主,军事力量为辅。边战斗边建军是一个特点,要把特点写出来,不要平铺直叙。”

在粟裕的关注下,战史编写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1959年春,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先后又成立了新四军战史编审委员会、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对新四军抗日战史、三野解放战史进行了立项。

1959年9月4日,第三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陈毅、粟裕、陈士榘、许世友等人都在百忙之中抽出身来,参加了这次会议。

“修史都是后来人修史,战史、党史的争议性还是有的,所以这些执笔的同志压力不小啊,是个苦差事啊。”陈毅一席话,引来了众人的笑声。

会上,陈毅要求编辑室的同志们收集好材料,掌握逻辑,多走访当时作战的部队,慢慢研究得出结论。“大型的战役需要多花点时间,比如说解放时期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也算一个。”

照片、日记本、回忆录,甚至是蒋介石留下的材料……在陈毅的提醒下,编辑室将能想到的材料全都搜集来,用于战史的编写,力求客观详细。

《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初稿

几年的时间里,南京军区战史编辑室除却完成了《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和《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本稿,还选出部分比较重要的历史资料汇集成《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资料选编》800余万字、《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资料选编》700余万字。

从1955年始,南京军区司令部战史编辑室存续了大约十年之久。

这批战史编辑人员有的长期担任作战部队的主要领导,有的是司令部机关的参谋,且文化程度较高,可谓文武兼备。同时,他们收集的史料之全、质量之高、访问人员之多,都是后来者无法企及的。

斗转星移,尽管这批我军军战史工作的奠基人、开创者中的绝大部分都已先后离我们而去,但他们为之倾注心血、才华而作出的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纪念南京军区司令部战史编辑室成立60周年》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