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1 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14:00许,“太空出差三人组” 汤洪波、聂海胜、刘伯明先后出舱,3 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任务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众多南京力量。
2016年,南京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南京发展的第一动力”。
如今,科技创新潮涌南京。
南京“智慧眼”
为飞船保驾护航
“双城雷达跟踪正常!”
“渭南雷达跟踪正常!”
“太原雷达跟踪正常!”
……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随着火箭的升空,航天指控中心大厅里传来了跟踪正常的报告声,这是中国电科十四所自行研制的六部先进测量雷达系统在进行天际接力,为飞船保驾护航。
测量雷达可以对火箭进行跟踪测轨、姿态测量和轨道和姿态控制,确保按预定轨道运行和返回。火箭飞到哪里,雷达就像“智慧眼”一样,“看”到哪里。
当航天员们完成任务,从380多公里的太空外安全回家时,“智慧眼”的超能力又可以稳稳“牵住”航天员们回家的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这一阶段所有通信中断,十四所的“智慧眼”成了唯一提供返回轨迹测量数据的装备,为航天员准确着陆、安全到家保驾护航。
位于南京的中国电科十四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三军之眼、国之重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十四所的测量雷达,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南京智慧
闪耀“太空之旅”
此次发射,神舟十二号送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生活3个月。航天员在整个任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是载人航天探索任务的核心问题,也是航天医学领域的首要任务之一。
生活时间的延长,离不开空间站生存、生活条件的提高,航天员在空间中会受到空间辐射粒子的损伤,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丰俊东副教授领衔的核技术与航天医学工程课题组,聚焦在航天特因环境(辐射、辐射失重复合效应)对航天员脑和视觉的影响及在轨诊断、防护技术方面的研究,为航天员健康保障提供支持。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魏志勇教授领衔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及效应”课题组面向空间站等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开展宇航员的辐射剂量及损伤研究。
课题组目前主要通过建立中国宇航员数字人体模型,结合已有的空间辐射场模型和在轨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机建模仿真的方法,研究空间辐射场在宇航员体内的辐射剂量,从外辐射场、内辐射场、损伤剂量等角度评估宇航员的辐射风险,并提出防护措施,对宇航员在轨工作的辐射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作为科教重镇和创新名城,南京在传承问天情结、追逐飞天梦想、开拓星辰蓝海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资料来源:新华社、现代快报、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