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南京诞生新中国第一部元帅传

发布时间:2021-11-03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91年8月25日晚,刚装订完毕的500本《陈毅传》送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会场,摆放在主席台每个席位的桌面上,静静等候次日的首发式。

  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仪式,证明《陈毅传》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元帅传记,《陈毅传》从立项到正式出版用了十年时间。

  十年磨一剑,主持编写这部元帅传记的孙克骥功不可没。

1.png

1991年出版的《陈毅传》

  将军牵头成立编写组

  出身书香门第的孙克骥在21岁这一年,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之后,孙克骥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参加过黄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和淮海战役。他曾策动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起义,为渡江战役胜利立下了大功,这场起义也被毛泽东誉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新中国成立后,孙克骥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9年7月,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提出了编写《陈毅文学传记丛书》的计划。时任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孙克骥大加赞许,指示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加强领导,有问题随时向他汇报。

  写作组成立不久,孙克骥接到了老首长粟裕身边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请南京军区派一位同志协助整理战争回忆录。

  孙克骥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一个推进《陈毅文学传记丛书》写作的极好机会,因为陈毅、粟裕两位首长长期共事、互相了解,整理粟裕战争回忆录必然会获得许多编写陈毅传记的极好素材。于是,他立即派熟悉党史军史的陈毅文学传记组副组长前往。

  孙克骥的做法颇具远见卓识。1980年春,中央军委决定为9位元帅立传,分工《陈毅传》由南京军区承担。南京军区党委开常委会议讨论,一致委托常委、政治部主任孙克骥代表常委会主持此项工作。

  在常委们看来,孙克骥博学多才,又对陈毅元帅有较多了解和深厚感情,定能胜任。

  孙克骥愉快接受了军区党委的委托,安排《陈毅文学传记丛书》编写组承担起编写《陈毅传》的任务,并定名为“南京军区《陈毅传》编写组”,接受军区党委领导。

2.png

孙克骥

  十年心血写成巨著

  《陈毅传》编写组第一次向孙克骥汇报工作情况,是在他养病的病房里。

  当时孙克骥因劳累过度,颈椎病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听取了编写组的汇报之后,孙克骥对编写组的同志说:“历史文件资料固然很重要,但目前你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放在抢救对陈毅同志比较了解的知情人的采访上。因为他们大都年事已高,随时都可能把他们知道的陈毅同志的情况带走。这是‘活材料’,如果我们稍有放松而不及时抢救,就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听从孙克骥的指示,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编写组采访了500多位老同志或知情人,从不同侧面了解陈毅元帅。

  此后,编写组把工作重心逐步过渡到查阅档案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孙克骥的“铺路搭桥”。

  1981年11月17日下午,编写组再次向孙克骥汇报情况。当他听说目前的查阅档案工作以外交部、上海市委和军事学院为重点,希望军区给对方发公函时,便说:“好!你们把信函起草好交给我,我审定后请军区盖章,由你们去送。同时,我也以个人的名义给迟浩田(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写封信,请他大力支持我们。”

3.png

孙克骥夫妇

  三天后,编写组的同志分别带着南京军区的公函前往有关部门,受到真诚的接待和有力的帮助。

  类似这样的事贯穿了《陈毅传》编写工作的整个阶段。1983年,孙克骥退居二线,但他依然密切关注《陈毅传》的编写工作。在写作方法上,孙克骥建议编写组先分工分段写出一批文学传记单行本,一方面继续搜集素材,一方面积累写作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贯通,撰写正传。

  从1983年到1986年,编写组先后推出《青年陈毅》《铁军党代表》《江南陈毅》《陈毅北渡》等系列文学传记,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和重视,也使编写组的同志锻炼了文笔,并为日后的工作得到更多的响应和帮助。

  后来,孙克骥又主持编写组先出一本《陈毅传》纲目,报南京军区党委审查,这份纲目为《陈毅传》的写作指明了方向。

  十年磨砺,1991年8月,《陈毅传》正式出版,全文50万字,向世人呈现了陈毅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