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27日,南京港码头上彩旗招展。
“雨花”号远洋货轮满载着五羊牌水泥和30名海员,鸣笛启航,驶向香港。
这是改革开放后江苏省第一艘远洋轮船的首航。
这也是南京港在历经沧桑变化、兴衰起伏后的又一次“扬帆起航”。
“黄金水道上的明珠”
南京港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自然岸线长208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上的明珠”。
早在三国时期,南京港就是“江道万里,通涉五洲,朝贡商旅之所往来”的通海港口;元代开始,南京港成为南粮北运起运港口之一;明代,郑和在这里起锚,开启了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郑和下西洋的基地港。
到了近代,南京港被定为通商口岸,成为帝国主义争夺控制的重点港,战争使南京港口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直到新中国成立,南京港才迎来新生,开始进行改造与大规模扩建。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当时长江中下游和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煤炭集散地,南京港根据江苏省政府制定的“千车计划”,大力推进机械化,每天能卸一千个车皮的煤炭,为国家经济发展输送了强劲的动力。
内河最大的外贸港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时代的春潮中,各行各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南京港也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随着“雨花”号的远航,南京港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1984年新生圩外贸港区建成,南京港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外贸港口;1986年3月20日,国家交通部正式宣布南京港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已由沿海地带向长江流域推进。
1986年3月26日,“中国内河第一港”南京港举行对外开放典礼
就在南京港正式宣布对外开放的第五天,3月25日,长186.90米、宽22.86米,总吨15814吨(净吨9322吨)的巴拿马籍“星辉”号货轮在南京港务监督引航站的引领下驶入长江,抵达南京港新生圩装卸作业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港接待的第一艘外国籍船舶。
这一年,整个南京港新生圩港区靠泊了将近500艘外贸船舶,其中外国轮船将近50艘,涉及十多个国家。
此后,南京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天道酬勤的担当作为,在港口吞吐量、港口建设、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紧密世界的窗口
一寸水深一寸金,2018年5月8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试运行,对国内外船舶开放航行。
长江口至南京的431公里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使南京港的视野不局限于沿江,为南京港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硬件保障。
南京港龙潭港区全景
江水浩荡,见证了南京港口的时代变迁。作为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江海转运主枢纽港,行进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恢弘背景下,南京港将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继续航行,南京与世界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