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16日,南京六合金牛山与峨眉山之间的洼地中,新四军二师副师长罗炳辉布下一套精心设计的阵法,静候来势汹汹的日寇。
此前,日伪军遭到我军连续打击,气急败坏之下,调集兵力意欲进攻六合。
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惨败。
多路出击,成功钓出“大鱼”
1941年4月,罗炳辉带着两个旅抵达六合。他的任务是巩固与发展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掩护麦收。
罗炳辉
在多数人看来,此任务只需防守即可,但罗炳辉却决定反守为攻,将敌人引出来吃掉。
部队开拔了。
长江对岸就是侵华日军总司令部、汪伪政权的首府——南京,罗炳辉难道不怕鬼子知道新四军来了?
答案是:“没错,我就是要上门叫板!”
4月10日至14日,新四军第二师以第四、第五旅及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四团各一部,向侵占扬州、仪征、天长地区的日伪军展开反“点线”(据点和封锁线)作战。罗炳辉连克仪征、天长等地多处据点,并进袭天长县城,歼敌150余人。
短短4天,新四军多路出击,处处告捷,令日寇胆战心惊,急忙加强防御,并集结力量,准备进犯六合。4月16日夜,驻扬州等地日伪军700余人携带轻重武器扑来。此时身在六合的罗炳辉,已经“恭候”多时。
升级戚继光“鸳鸯阵”,布下“梅花桩”
罗炳辉发明的“梅花桩”阵法,简单说就是把部队打散,成为一个个小组,像钉在地上的梅花桩一样纵深分布,同时各部相互协同。
该阵法像极了300多年前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采用的“鸳鸯阵”——部队组成一个个12人小队,恰是一个班的规模,持长短武器相互配合。而鸳鸯阵一出,战局立即扭转,单兵能力极强的倭寇遭到吊打。
六合金牛山一战,则是“梅花桩”首次登场。
战场选在六合县城东北40多里的金牛山、峨眉山之间的洼地,金牛山高200余米,山河环绕,不便通行。峨眉山与之遥相对峙,两山之间是丘陵和洼地,地势起伏,村庄稠密,便于隐蔽和部署兵力。
金牛山战斗要图
罗炳辉手上兵力是两个团加一支旅直属队。见地形甚佳,他索性把梅花桩用到极致:15团在大井赵一带,警戒六合及金家集方向,并以“班”——最小的军事单位分组活动;旅直属队驻泉水寺、癞子山一带;12团团部位于金牛山南面的大陈庄、钱洼一带,所属三个营分驻历马庄、乌山等地警戒。以上各部互为犄角,相互支持,如敌来犯,则加以阻击,并迅速报告。
大陈庄,一个仅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村庄,村北有一片树林。时近午夜,万籁俱寂,参谋长谭知耕推醒已经熟睡的机要员和勤务员:“要警觉点,听到枪声和其他动静,马上叫醒我!”
诱敌深入,牢牢掌控战斗主动权
700余名日伪军携带火炮数门,轻、重机枪30余挺,掷弹筒10余具,从扬州乘汽车至谢家集,然后徒步向樊家集前进,沿途还封锁消息,行踪诡谲。
17日天亮前,敌人进入新四军的防区内。狡猾的他们沿田沟爬行接近驻地,哨兵听到响声并看见有黑影在蠕动,立即鸣枪报警,敌人也开枪射击,战斗立刻打响。
谭知耕被枪声惊醒,判断敌人偷袭,即令译电员孙贵友急报团首长,团长、政委等人分散指挥战斗,作战参谋周云带团直属队向南突围,通信参谋李超带着电台和译电员迅速撤离。
布置完毕后,天已大亮,大陈庄已被敌人三面包围,警通班长前来报告:“前后门都被敌人封锁了。” 随行战士听到个个紧握手枪,有的甚至打开了手榴弹保险盖。
谭知耕命令道:“打开后门,随我冲出去,千万不能掉队!”后门一打开,警通班长和年仅15岁的勤务员抢先冲出。敌人发现我军后,一面从树林猛烈射击,一面嗷嗷地叫喊着冲来。
新四军故意败退,诱敌深入,直至五里墩高地时,开始集中火力全面压制,牢牢控制战斗的主动权,敌人无法再前进一步。
来势凶猛的敌人与我军开展了一场反复三次争夺的火力战、肉搏战,最终伤亡惨重,大部溃散。
大刀白刃终结日寇最后反扑,打出1:10战损比
7:30,金色的阳光驱散晨雾,反击战开始了。
新四军的四挺机枪齐齐吐出火舌,敌人被压在火力圈内抬不起头来。枪声密集、杀声盈野、山鸣谷应之时,7连、9连的勇士们,猛虎扑羊般向敌人发起猛攻,并将残敌逼至陆家洼一带坟地。
敌人退居洼地,被新四军严密包围,无险可守,反击无望。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敌人死伤累累,狼狈逃窜至尹家河,妄图从河面上仅有的简易木桥逃生,有人当即被挤得掉入河中溺死。
新四军以机枪火力封锁桥头,仪征县模范营也赶来夹击敌人。残敌见进退无路,只得背水一战。此时战士们的弹药已告罄,就用特制的长柄大刀同敌人展开肉搏战。
合力冲杀之下,敌人大部被歼,少数残敌逃向仪征。 仅半天的时间,敌700余人的部队500余人被歼,新四军缴获轻重机枪9挺、步枪40余支、掷弹筒2具,牺牲人数仅54人,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打出了1:10的战损比,堪称大捷!
金牛山战斗纪念碑
战后,当地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家弦户诵、妇孺皆知的歌曲:
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
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
布下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
势如破竹的“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
活捉他几十双,胜利品也挑它几十筐。
扬州鬼子泪汪汪,汪精卫也大着慌。
哈哈哈哈……
参考资料:《南京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