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正式开通,南京迎来“高铁时代”。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仿佛一道白光穿越六朝古都,给这座古城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
如今,人们看到的南京南站,是一个气势恢宏、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和高铁站”的标志性建筑。在它的建设背后,有着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南京市规划部门17年的坚守。
南京南站
选址的南北线之争
对于建设者来说,南站从2008年开始;而对于规划者们来说,南站始于1991年。
17年的坚守与坚持,使得南京南站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汇集了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等四大客运专线 。
其实,京沪高铁南京站原先不在城南,而是在城北。当时,铁道部开展京沪高铁选线,提出北线方案,即从上元门地区,通过隧道过江。南京的规划部门则拿出了南线方案,从大胜关过江。
究竟走北线还是走南线?铁道部牵头,进行比选。得出的结论是:两个方案在技术上都可行,主要差别在于工程造价、经济效益、运营条件等方面。
江苏省、南京市要求南线方案;但铁道部看好的,始终是北线方案。
南京力主南线,是放长了眼光。如果从南京北部走,已经不具备扩建条件。南京火车站虽然前面是玄武湖、背面是小红山,景观很美,但是已经没有拓展空间。
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铁路带动城市发展的效果都非常明显,南京要想进一步发展南部区域,这是个好机会。
显然,高铁建在哪里,也就意味着南京今后的发展框架,是继续囿于老城狭小的空间里,还是大步向南拓展。
更为重要的是,南京早在1986年就预留了南京南站地区的规划空间,这次又岂能轻易放过?
铁道部青睐北线,理由也很明了:一方面,南京重要的火车站向来都位于城北,新线与既有线的衔接方便;另一方面,铁路的机务段、职工宿舍等都在城北,建成之后,职工上下班都方便。
为说服“铁老大”,南京一口气列出了南线的九大优势:无论高铁从哪里走,从完善南京枢纽总体布局的角度来看,都必须建大胜关过江桥;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城市规划,城市今后将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大胜关方案符合城市扩展方向;南面的场站位置已预留多年,有较为理想的建站条件;沿线拆迁量小,对城市干扰和环境影响小;利于形成方便的铁路—航空换乘及铁路与城市道路联结条件……
不过,这些最初并没有打动铁道部,对方仍然坚持北线方案。
这一对峙,就是好几年,但南京规划部门依然没有放弃南线——那是“南京向南”的梦想。
面对僵局,南京做了两手准备,针对南线、北线方案分别做了规划控制,并从1995年起,分别严格控制南北方案沿线用地建设。而这个具有预见性的做法,使得后来的工作变得轻松许多。
2003年6月13日,南京市规划局很多人都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传来一个令大家兴奋不已的消息:铁道部高速办突然约见南京市政府,通报京沪高铁的最新进展。
也是这一天,铁道部放弃了原先倾向的北线方案,采用了南线方案。
事后,据规划局相关人士分析,铁道部之所以改变主意,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从2001年起,南京“一城三区”的格局逐步形成,城市南边发展的动力强劲;选取北线,车辆的准备场、作业场选址都是麻烦事,北线过江时高铁速度也将受到一定限制。
南京南站候车层
领先全国的设计理念
坚持了这么些年,南北之争就此落幕,南京终于全面启动高铁移到城市南部的工作。
有了十几年的准备,南京胸有成竹。规划部门立即成立“京沪高速铁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段有关情况汇报》,阐述了南线方案概要,以及影响、对策。
线路走向敲定,新的争执又出现了。原本铁道部打算用传统的夯土方式,从地面走铁轨。夯土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一条铁路硬生生将两边的空间隔开,铁路以南很繁华,以北的地区多年都发展不起来。
南部,正是南京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哪能再人为筑起一道“城墙”,将主城与江宁割裂开来,阻碍城市骨架的舒展?南京提出:必须采用全线高架的方式。
从2006年到2008年间,南京市规划局几乎每个月至少有人进京一次,在专家发言之前就抢着发言,一遍遍表达南京的观点。直到2008年3月,铁道部终于决定采纳高架方案。
可是,铁道部拿出的方案是中间只有156米宽,只有地铁通进来,除了1号、3号线换乘厅,以及设备房和出站通道,其余部分全部用高填土填起来。其它换乘方式只能在车站外围。如果从长途汽车站下车后来坐高铁,直线距离是300多米,但是实际要走1200多米!
“旅客再拎着行李,走那么远,还不累坏了?” 考虑到这点,南京市规划局立即组织了规划论证,再次说服了铁道部改变方案。
2008年8月,南京南站的规划设计方案最终尘埃落定,南京规划局坚持的交通的零换乘,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现快进快出大交通格局等几条意见全部被铁道部采纳。
正是这些意见,让南京南站的设计理念领先全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段进曾说:“我接触高铁站的规划十几个,做得最好的就是南京南站了,通过上下垂直通道,换乘很方便。”
他带领国外的交通专家到南站参观,大家都非常认同南京南站的“零换乘”方案。同时,南京南站的“小地块密路网”模式引领国际,全世界80多个国家对此进行了统计,发现这种模式不会堵车,非常利于交通组织。
南京南站的建成运营,不仅增强了南京城市交通承载功能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更为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带来了重大契机,为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资料:新华网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