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载自主研制 “延安二号”振翅金陵

发布时间:2021-11-1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其中,一架表面红黄白相间的直升机格外显眼。

  这架直升机“个头不高”,只有2米多,宛如一个“小家碧玉”。但就是这样一架直升机,在中国直升机研究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延安二号”。

1.jpg

延安二号

  从零开始

  上世纪50年代,国家致力于发展新中国的直升机事业,在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了直升机设计专业,并于1957年组建教学单位505教研室。

  一个简单的房间,7名先行者,这就是中国直升机梦开始的地方。

  直升机的研制,需要从零开始。教研室成立之初,既没有专用教材,又没有教学实验手段,为了建立相应的专业师资队伍,西北工业大学选派王适存留学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

  攻读学位期间,王适存创立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该理论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被命名为“王适存涡流理论”,成为旋翼动力学界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理论。

  1961年,王适存学成归国,借由苏联的资料与自己的研究所得,着手编写了直升机专业的第一部教科书——《直升机空气动力学》。

  1965年,王适存带领一批学生开始“延安二号”直升机的研制工作。

  振翅欲飞

  在没有任何外来技术支持和实战基础的情况下,“延安二号”研制难度很大,经历了不少坎坷。

  直升机是通过顶上的桨叶旋转上天,前飞状态桨叶在旋转时,转到每个角度所受的力都不一样,在受力不规则的条件下,怎样保持飞机的平衡,是一个非常难克服的问题。同时,不规则受力还导致了多种振动问题。

  参与主持研究工作的高正教授介绍,“延安二号”在进行系留试车试验时曾发生“地面共振”事故,一位技术人员被桨叶打中,牺牲时年仅33岁。

  这一事故让大家非常悲痛,决心一定要克服技术难题,当时还没有计算器和电脑,大家夜以继日地分析计算和试验,终于克服“地面共振”等难题。

  到1969年,不过4年时间,王适存率领研究团队制造出了2架样机。

  中国的“竹蜻蜓”,振翅欲飞。

  开创先河

  1970年11月,由于高校专业调整,西北工业大学的直升机专业整体并入南京航空学院,“延安二号”随专业转至南航继续研制。

  “延安二号”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布局,动力为一台活塞6丙型发动机。直升机的所有零部件,包括桨叶、尾桨、发动机等,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并率先在国内使用了复合材料,大大提高了其飞行性能。

  1975年9月4日,南京东山机场,“延安二号”直升机完成多项试飞任务,试飞成功。

2.jpg

1975年9月4日,“延安二号”在南京东山机场首飞

  “延安二号”直升机是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直升机。设计指标为最大起飞重量1155kg,航程400km,升限5000m,最大平飞速度190km/h,可以执行侦察、巡逻和通讯联络等任务。

  1978年,“延安二号”的研制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延安二号”的设计成功,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直升机的先河。

  2019年,在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涂装出新的“延安二号”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直-20先进中型通用直升机首次亮相,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自主创新、空天报国的“航空基因”,融入中国航空航天人的血脉,代代赓续传承。

  资料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