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畔的明星工程 铸就石化工业里程碑

发布时间:2021-11-2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89年9月28日,《南京日报》用整整两个版面,刊登了25个参与“南京十大明星工程”评选的工程简介。这些工程在不同的领域,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每一项工程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工程”。

  其中,排在第一个的,就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石化工程——扬子乙烯工程。

  搁置6年正式开工

  众所周知,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1978年,国家成立化学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签订了引进4套30万吨乙烯联合装置的协议。但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工程暂缓,直到1982年国家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后,才决定恢复引进项目的建设,其中一套装置就建在南京。

  为了把这个工程做好,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凡扬子乙烯工程上报的文件,市委、市政府一般当天处理,比较重大的3日处理,实在有困难的7日要给回音。同时要求各方面采取现场联合办公、联合审查等方式,迅速解决各种问题。

  征地拆迁,历来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中最复杂、最艰巨的一项工作,扬子乙烯工程指挥部将地址选在了马汊河两岸4740亩土地。得知乙烯工程的重要意义,当时625户农民仅用了7天时间,就全部搬离了家园。

  1983年9月27日,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成立大会隆重召开。1984年6月1日,扬子乙烯工程正式开工。

1.jpg

开工典礼

2.jpg

众人参与建设

  五万建设大军奔赴扬子江畔,其中三万青年平均年龄仅26岁。在他们的艰苦劳动下,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石化企业从昔日荒凉的江滩、丘陵上矗立起来了。

  一方建设,八方支援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扬子乙烯得到了来自各兄弟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订购工程所需的变压器,项目专门派人远赴千里之外的沈阳变压器厂。5台大型变压器中有4台是非定型产品,工厂需要专门设计,并添置购买加工设备与配套材料,生产周期长且工作量大。

  作为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变压器厂一年的生产计划早已排满,就连后两年的供货合同都已签订,临时增加5台大型变压器生产任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听说这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设备,厂领导拍着胸脯表示:“困难再大,我们也包下来了!”

  在扬子工地安装过程中,细心的工人发现一台电机机座上有条不显眼的裂纹。联系了生产厂家后,厂家当即派工程师来到了现场。经过生产、运输、保管等多个环节,短时间内难以查清裂纹产生的责任,为了不耽误工期,工程师第二天就将电机装上火车运回去,很快一台更换了新机座的电机运到了扬子工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8个省、市近千家企业不畏艰难,牺牲局部利益,为扬子工程提供了近5亿元资金的国内配套设备,到现场进行数百次技术服务。

  走自主创新之路

  由于缓建时间较长,扬子乙烯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时,建设这类大型引进项目一直依靠国外工程承包商,一些国外制造商得知工程缓建后,对设备粗制滥造,图纸的设计也敷衍草率。当工程开工后,签订的合同已经过期,外商不再承担责任。

  在扬子乙烯二阶段工程动员大会上,石化总公司明确提出了16字方针:以我为主,保证质量,保证进度,力求节省。鼓励少请或不请外国专家,主要由中方肩负起原由外国公司和专家担任的工程总代表和技术负责工作。

  一支由26名顾问和50名专家参加的技术顾问组组成,全面挑起了重担。他们对国外承包商的工程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复查,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按照工程进度,分期分专业到现场指导工作。组织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参加三结合小组,对大量图纸进行修改补充。

  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外国专家为之折服,主动提出愿意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

3.jpg

扬子30万吨乙烯一阶段工程建成投产庆典

4.jpg

装置首次开车场景

  1987年7月26日,乙烯装置正式投油,31日产出合格乙烯,用时仅116小时45分,创造了当时国内外同类乙烯装置开车新水平。30万吨/年乙烯生产装置,还获得了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乙烯工程全面投产后,扬子石化加大技术攻关、加快技术吸收、加强运行管理,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各项指标的达标,创造了同期建设装置全面达标的最短纪录。

  此后,为实现产量提升和技术突破,扬子乙烯进行了两轮技术升级改造,年产量五次突破80万吨大关,曾被国资委、中国石化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扬子石化见证了我国石化工业“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化工风云》,扬子乙烯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