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9日,东南大学校园内,一群青年人聚集在一处。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工人,都只为一件事忙碌着——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会。
东南大学的校门
说到国民会议促成会,不得不提几个月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1924年的10月,多事之秋。全国军阀混战,北京也难以幸免。冯玉祥控制了北京,推翻了曹锟政府,并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宫。
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北京政变”。
为了避免国内混战,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统一大业。11月10日,心系国家的孙中山为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决定北上。在北平,孙中山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史称“北上宣言”,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封建军阀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
在此背景下,11月19日,中共中央发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重申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希望国民党努力号召全国各人民团体,促成召开国民会议;在国民会议产生的正式政府未成立前,以国民会议预备会为号令全国的唯一政府,代替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主张》同时还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13项最低限度的要求。
就这样,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呼吁下,各地的共产党人纷纷响应,与国民党左派合作,着手准备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召开。
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南京地区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国民党左派为核心,以国民党第一、二、三区党部常务委员联席会的名义,发起了国民会议运动。
贺瑞麟
其中,就有一位团员学生——贺瑞麟。
1月9日这一天,贺瑞麟早早来到东南大学,静静等候着社会各界团体代表的到来。
本次筹备会到会的有国民党南京第一、二、三区党部常务委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青年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13个团体的代表。
会上,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委员会首先发表了告各界人士书,还设立了传单、新闻、演讲等组,分头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演讲组组织了若干演讲队,夫子庙、下关、浦镇,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作为演讲组的一员,贺瑞麟时常跟随演讲队奔赴各地进行演讲,每场听众常常五六百人以上,大家一致认为,召开国民会议是“解决国事之唯一之计”。
2月7日,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讨论正式建立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有关问题,并酝酿出席全国国民会议促成会的代表,决定南京代表暂由上海代表恽代英、刘一清代理。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准备,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于2月15日在秀山公园(位于复成桥东、明故宫南,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更名“南京第一公园”,为战前南京最重要、设备最完善的公园之一,1937年南京沦陷后,被侵华日军夷平作飞机场)召开成立大会,到会各团体代表300多人。大会通过宣言和简章,选举宛希俨、宋述樵、林剑臣、朱丹父等21人为促成会委员,下设总务、文书、交际、宣传和庶务股。
“共同努力,对外推翻帝国主义之压迫,对内则打破军阀官僚政客之专横……不达真正国民会议不止。”到会人员被各团体代表的演讲鼓舞着,报以热烈的掌声。
好景不长,正当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逐渐步入正轨之时,遭到了国民党右派的阻挠。在2月下旬召开的常委会上,讨论出席全国国民会议促成会的代表,南京党、团组织对国民党右派企图占据全部代表席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会议无果而散。
3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大学三院召开。共产党人恽代英、赵世炎、向警予、邓颖超等200多名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了大会。
在一个多月的会议期间,大会广泛地讨论了中国的政治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中国共产党提出关于国民会议的主张,以后逐步为全中国各界人民群众和各革命党派团体所接受,成为大革命时期各革命阶级共同的口号,发展、形成了伴随大革命始终的轰轰烈烈的国民会议运动。
不久,孙中山先生病逝,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工作也陷入了停滞阶段,直到1926年1月27日才正式恢复。
在参与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过程中,贺瑞麟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开阔了视野,于1925年春由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8年,在中共南京组织遭受第三次大破坏时,贺瑞麟被捕,就义于雨花台。
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使他们在斗争中经受了锻炼。
随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曾经轰轰烈烈的国民会议运动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