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时间银行”体系 “互助养老”让晚年开出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1-12-2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这样的“时间银行”,你愿意尝试吗?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京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176.8万人。

  如何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蕴藏着“南京智慧”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展示了一条互助养老的有效路径——年轻人照顾老年人、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的代际传递。

  30万养老服务订单

  早上起床后,家住南京市江北新区葛塘街道的田华,熟练地拿起手机,打开“我的南京”APP,进入“时间银行”板块,查看新的服务需求订单。

  上门送餐、陪同就医、洗澡看护、家务料理、精神慰藉……“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五助”养老服务,以及老年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为主要内容的“助学”项目。

  一番梳理后,她带着装有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创可贴等医用品的“时间银行百宝箱”,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务。

1.jpg

葛塘街道“时间银行”组织老年活动

  田华今年65岁,是南京市江北新区葛塘街道第一位“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起初,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想有个机会发挥自己的余热。”但随着帮助越来越多的老人,她越来越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

  一位早年丧偶的老人是田华的服务对象之一。老人因患上眼部疾病逐渐导致双眼全盲,在长期的半失能状态中,深感生活不便。田华经常上门帮他量血压、测血糖,陪他聊天,很快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如今,老人把田华的手机号设置成了“3”号快捷键,前两个是他的儿女。而在田华的手机通讯录里,已经存储了500多个服务对象的电话。

  像田华这样的志愿者,在南京还有很多。截至2021年10月,南京市已经建成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社区站点1211个,社区覆盖率达到了98.38%,已经拥有志愿者3.8万余人,注册服务对象接近6万人,有效订单突破了30万个,累计存储的时间达到了17.5万小时,为全市养老服务的供给提供了有效补充。

  建立标准实现全市流通

  “时间银行”在南京出现后,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不同区的时间储存通用吗?可以将自己储存的时间给家人使用吗?

  经过长期的探索,2019年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并在全市247个社区启动首批试点工作。通过采取政府主导、制度引领、通存通兑、信息智能、典型引领等措施,南京在全市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为国内首创。

  为保障服务时间累计和兑换的公平公正,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各级时间银行建设及运营标准》等9项标准规范,连同全市实施方案,形成“1+9”政策体系,为“时间银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35岁的王敏是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的一位志愿者,通过服务社区里的老人,存下了不少积分。她表示自己主要想把这些“时间”赠予给父母,“将来他们有事需要帮助了,自己又顾不上,就能拜托志愿者来帮忙了。”

  根据政策,“时间银行”全市通存通兑,不满60周岁的人暂时无法注册成为服务对象,但可以选择将时间转移给直系亲属。志愿者因户籍迁离南京等原因需注销账户时,可按照最新公布的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的10%获得一次性补助。

  2021年1月修订的《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中增加“时间储蓄”制度,在全国率先将“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法定化,规定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根据其志愿服务时长,优先提供志愿服务。

  这既是对“时间银行”的肯定,也为其运营带来新的发展利好。

  积蓄社会治理正能量

  “时间银行”不仅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溢出效应”也日渐凸显,积蓄起强大的社会治理正能量。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市1771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参加防控工作;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超过3000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参与其中;在防洪抗洪期间,有近千人到一线;当冬季暴雪来临的时候,超过3000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出动,为社区、为老人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未来,“时间银行”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2.jpg

“时间银行”志愿者进社区服务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大力发动团体志愿者,持续丰富服务项目,聚焦老年人最为基本、最为急需的 “五助”养老服务,探索增加“助乐”“助学”及维修等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的活跃度。届时,通过持续开展“时间银行”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结合“敬老月”、重阳节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将会有更多的人知晓、加入“时间银行”。

  资料来源:时间银行互助平台、中国社会报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