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风而行 开往春天的南京地铁

发布时间:2021-12-25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日常交通的必备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它是一座城市的格局缩影,是城市繁华的催生剂,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

  从1999年5月诞生至今,南京地铁已经22岁了。

  22年,南京地铁从无到有,由线成网,建成里程达到427公里(不含有轨电车),占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达到59%,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便利。

  展望未来可期的“十四五”,南京地铁将形成15线、600公里的运营网络,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从1条线路到11条的规模飞跃

  南京人的地铁梦始于1984年,20名人大代表的提议案,说出了南京人的心声。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1986年4月,成立了市综合交通规划领导小组地铁专业组,地铁前期规划工作启动。

  经过15年的规划和准备,1999年4月,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

1.jpg

南京地铁在修建前经过了多轮研究

  1999年5月28日,南京市地下铁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并在年底拿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批准文件。

  2000年12月12日,南京地铁1号线工程开工建设,翻开了南京地铁历史性的一页。

  五年后,全长21.72公里、贯穿主城区南北向中轴线的地铁1号线一期通车运营。南京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之后,第6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从此进入了地铁时代。

  从2005年到2021年,南京地铁用了仅仅16年时间,便实现十一线齐发,运营里程达到427公里。

  南京地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南京文化的汇聚地。“交通艺术、古城底蕴、地铁文化、雅俗共赏”,南京地铁11条线路各具特色,48处文化墙精彩纷呈,似一条条珠链,串连起金陵文脉的山水胜迹。

2.jpg

南京地铁运营路线图(至2021年11月)

  攻坚克难屡创奇迹

  取得这样的成绩,南京也是经历过无数次阵痛和困顿的。

  从2000年南京地铁一号线开工之时起,南京地铁就怀着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一个个创造奇迹的历程就此开始。

  由于各种地质构造丰富,南京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形象地比喻为“地质博物院”。同时,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地下管线繁杂,地下水丰富。

  一条条地铁线在全力推进的同时,一道道前所未遇的难题摆在地铁人面前。

  地铁一号线纵贯南北,先穿京沪铁路大动脉8股主线,再下穿600年历史的明城墙,又穿3800米的连续软流塑地层,在柔软的地层里筑出了坚固的隧道。

  地铁二号线横跨东西,与河西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城中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城东石灰岩溶洞地层反复博弈,每一米都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意志。

  地铁三号线穿越长江,穿越玄武湖、白鹭洲,穿越秦淮河、秦淮新河,先后五次穿越沪宁城际、京沪普铁、宁芜铁路,一次次穿越如履薄冰,一次次成功化险为夷。直到2014年7月18日晚上8点半左右,3号线终于迈过了最难的坎,穿越了长江。

3.jpg

地铁建设现场(图自南京地铁)

  地铁四号线鼓楼站采用了洞桩法、盖挖顺作法、明挖法、盖挖逆作法和矿山法工艺建造——这是南京地铁施工工法最多的车站。

  22年来,南京地铁以包容、开放、创新和国际化的视野,铸就“人文地铁”服务品牌,积极打造品质、安全的轨道交通网络。

  2017年南京成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南京地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运营里程有望超600公里

  2019年,南京地铁自加压力,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将无人驾驶技术、换乘站一体化设计、新工艺、新工法等应用到新线建设中,提升线路建设的品质。

  “十四五”期间,南京地铁运营里程有望超过600公里,开工建设一批具有完善线网功能、支撑重点片区建设、加强枢纽衔接的重点线路。

4.jpg

即将通车的宁句城际列车(图自南京地铁)

  同时,南京地铁还将高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宁扬、宁马、宁滁等城际线路建设,形成四线放射型都市圈城际运营格局,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地铁延伸的方向,也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新业态、新商业、新文创沿线而生,给古城南京带来盎然的生机。

  南京地铁,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上演着,或温情,或感人,或触动,近8000个日夜,始终陪伴南京人一同度过……

【责任编辑:曹蔚翔】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