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师生的呐喊:倭寇不去,誓同俱亡

发布时间:2019-02-19 10:09 来源:凤凰网江苏

1933年2月19日,金陵大学等10所学校发表通电,号召全国军人一致抗日。

金陵大学这所由外国教会所办的学校,在传播宗教和西方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深受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金大广大师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尊心不断增强,积极投入到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洪流中。

九一八事变后的反日救国会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我国东北领土。事变消息传来,亿万国民痛心疾首,南京也随之爆发了多次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金陵大学在此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民国初年金陵大学堂校门

民国初年金陵大学堂校门

事发第三天,金陵大学校刊上刊登了以全体教职员名义向世界各学术团体发出的《金大教职员为日本出兵占据满洲向世界各学术团体宣言》和金大学生自治会《为日本出兵侵占东三省致全国各报馆电》:

“日本处心积虑谋吞满蒙垂三十年,近年以还,遇事寻衅,无端逞凶,五三济南之惨案初已,万宝山之屠杀又生,其侵掠阴谋益为显著。”

“全国同胞,今后应噬臂铭心,卧薪尝胆,倭寇不去,誓同俱亡。民族存亡,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电布腹心,愿共戮力。”

……

一句句悲愤之言,在校园里掀起抗日救亡的巨浪,师生们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成立了教职工反日救国会和学生反日救国会,整个校园里一片严肃愤慨之象。

9月23日,南京20多万人在公园路体育场举行反日救国大会,金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全体前往,“队伍整齐,感情热烈,颇为各界所关注”,无形之中成为南京“学界之领导”。

为表示对同学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金大破例停课三日,在校刊上开辟了《反日专号》(后改为《国难专刊》),专门用来发表师生抗日专论。

《金陵大学校刊》登载的“反日专号”

《金陵大学校刊》登载的“反日专号”

每天晚上,金大的校园里总亮着几盏灯,几位著名学者在台上演讲中日问题,抨击时弊;台下坐着满满的学生,一边听着一边低头快速记录着,偶尔抬起头来,昏暗的灯光下,大家眼中满是坚毅。

与爱国师生的满腔热血相比,蒋介石国民政府却显得有些“冷漠”,珍珠桥惨案更是让各校学生难抑心中悲愤。在国民党的严控之下,校刊仍陆续刊载了多篇痛斥国民政府,要求“恢复民众运动,解放言论自由”,以示斗争的决心。

1933年2月19日,看着东北逐步沦陷,热河陷入危急,金陵大学等10所学校发表通电,号召全国军人集中全力,一致抗日,南京各校学生誓为后盾。

金大里隐藏的中共组织

当金陵大学里那些原本不问政治、只知埋头读书的学生们因九一八事变和东三省沦陷而惊醒呐喊时,学校里还有这样一批进步同学趁机再度活跃起来。

早在1925年“五卅”斗争的洗礼之后,南京共产党组织就有了较快发展。1926年7月,刘少猷赴南京任中共南京地委委员,由于金大为教会学校,便于隐蔽,刘少猷决定以金大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一个据点。

当时任国民党(左派)市党部青年部长的金大学生陶恒盏组织一批左派学生做工人、学生的工作,并在斗争中发展了一大批左派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金大支部应势而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分裂,全国各地弥漫着“白色恐怖”。南京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眼皮下坚持开展革命活动,于1930年在金大成立了党支部,并发动数百名学生游行声援和记洋行工人的罢工斗争。

“南京暴动”导致中共南京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金大革命力量也受到严重摧残。借由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的声浪,以祈式潜为首的一些进步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籍,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同时以“救亡”相号召,在同学中从事抗日宣传。

1936年8月,祈式潜、李庚等金大学生召开南京秘密学联成立会,先后组织抗日救亡座谈会、编印小报,发展一大批进步学生。

南京沦陷后,金陵大学迁川,进步学生入川后即在中共川康特委的领导下,于1939年11月成立了金大和金女大联合的中共支部,次年9月金大单独成立支部。

位于成都华西坝的金大农学院旧景

位于成都华西坝的金大农学院旧景

在金大党支部领导下,金大的爱国运动有了主心骨,学生们纷纷投身斗争的洪流之中,“金大六社”成为华西坝地区民主爱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1944年,成都发生警察殴打抗议学生事件,金大等27所学校近万名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前,“金大六社”起草《宣言》呼吁实行民主政策。《宣言》和其他宣传材料被寄往抗日后方各大城市,并译成外文在英美等国报刊刊出,给国民党当局施以巨大的压力。惨案的祸首警察局长因此被撤,这次游行也成为大后方群众民主运动转入高潮的转折点。

在一次次抗暴斗争中,金大学生中的进步力量得到了空前壮大。

4.jpg

1945 年1月,金陵大学从军同学入营纪念

金大迁返南京后,学校中共党支部主动到教职员工中开展运动,争取他们对学生运动的支持,以种种方式暗地保护了被特务追捕的爱国学生们。

1949年2月,寒冬接近尾声,金大党支部也继续肩负着最后的使命——编写《金大新闻》。这份由周刊变为日刊的手抄小报,以简短有力的话语宣传全国革命斗争形势,成为黎明前金大的一只响亮号角。

参考资料:《南京红色印迹》

《金陵大学史》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