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咨桐哥哥:
您好,我叫王浩宸,是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的一名学生,虽与您素未谋面,但通过一遍遍翻看您寄给堂兄袁沉颖的红色家书,我似乎与您相识甚久。您放心,您在字字泣血、句句含泪的红色家书中念念不忘的事情,您的后继者们都已经做到了;您看啊,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和平幸福的年代里,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读到年仅16岁的您,于1930年9月17日被敌人枪杀于南京雨花台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因为那时的您只比现在的我大几岁,是在雨花台牺牲的已知姓名中年龄最小的烈士。敌人为了杀害您,甚至卑劣地在判决书上将您的年龄改为18岁!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世界,不禁令人深感惋惜。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却与世长存,永垂不朽!在您牺牲后,您的堂兄袁沉颖曾写有一篇《吊袁咨桐祭文》,其中写道,“野火烧不尽原上的劲草,地壳闭不住爆喷的岩浆,罗刹夜叉在自召灭亡,狐鼠豺狼,注定要遭扫荡!黑夜掩不着朝阳,坎坷占不尽康庄。你们倒下了,千万人又踊跃跟上,四弟啊!你是可歌可泣的国殇,是后来人光辉的榜样!……”而您就义的噩耗传到上海,后来的左联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悲痛不已,挥笔写下了长诗《血在沸》:“血在沸,心在烧,在这恐怖的夜里,他死了!他死了!在这白色恐怖的夜里——我们的小同志,枪杀的,子弹丢进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流着一片鲜红的血!”
如今在您的故乡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水狮坝,还保存着您的故居。一座三合院,正中一间木质结构青瓦民居,屋前广场上还立有一尊您的塑像。故居内以实物、照片、文字讲述着您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故事。而在您的牺牲地已经建成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内保存有一张您牺牲前的照片。这张照片上的您稚气未脱、眉眼俊秀,但眼神坚定、纯净淡然。在照片右下角,写着“民国十九年九月十六日,长别人世的咨桐”,烈士逝世,精神长存!在正值青春的美好年华,为了革命事业,您将生命定格在了16岁。那一刻,我想您已经决定和自己告别、和家人告别、和战友告别、和这个世界告别,去用生命去追寻一个伟大的信仰。
“斯人已逝,见信如面”,在信中,您既坦陈心迹“我是相信,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又勉励家人“我们各有着不同的处境,有人在忍辱顺受,有人在观望徘徊,有人在勇往直前。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无不彰显出您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我仿佛又回到了1930年,回到了您将敌人准备好的悔过书一把撕碎,凛然回绝,即使双腿被敲断、双臂被吊脱臼,也毫不动摇的那一刻,每念及此,我眼里便噙满泪水。“一个人只要死得值得,虽死犹生。为共产主义,为我的最高信仰去死,值得!”这是16岁的您留下的最强呐喊,也是您向党倾诉的最忠诚的誓言。那个时代的您啊,该是多么痛恨那个时代的黑暗,又是多么地渴望得到自由和幸福;您多么热爱祖国,多么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自由和幸福,对生命又是那么地释然……
您看,今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们的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在中国梦之路上,总有一股像您一样的青年力量在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以主人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你们当年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总书记习近平爷爷在江苏调研期间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背负着先人的希望、传承着前辈的信仰,我们必须大踏步地走下去,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早就替我们负重前行,甚至是流血牺牲!我们不会忘记您,共和国亦不会忘记像您一样的人民英雄……你们永远是共和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后辈赓续奋斗的力量!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后辈,我们要继承并弘扬你们这些革命先辈的高尚革命精神和优良爱国信仰,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爷爷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报国志向,提高强国本领,付诸强国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以顽强奋斗体现爱国精神,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乘着“中国号”巨轮奋力做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新时代的更大贡献!
惟愿安息!
王浩宸
2024年7月1日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五4班 王浩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