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珩《我是信仰传承人——雨花英魂的信仰之旅》

发布时间:2024-12-18 15:35 来源:

在今年炽热的夏日里,我有幸邂逅了一部震撼心灵的著作——《雨花英烈家书》。它由烈士们生前的书信组成。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阅读体验,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我在静谧中聆听那些被硝烟尘封却依旧炽热的灵魂之音。在硝烟散去的今天,当我读到这些曾写在一张张残破纸张上的话语,依然能够被烈士们的理想、情感、信念所震撼。

家书,作为情感与信念的细腻载体,在《雨花英烈家书》中化作了共产党人最真挚的心灵独白。每一封书信,都如同一扇窗,引领我们深入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心灵深处,感受他们为信仰而战的坚定与柔情。在这些家书中,我看到的是他们的平凡、鲜活、勇敢无畏的人生。

他们也是平凡的人

这些家书让我读到了烈士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烈士们既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担当,也有最真挚的情感。

邓中夏烈士写给妻子李瑛的信中写道:“……自从你入狱之后,到现在,整整半年了,我没有接到你半个字,今天得到这封信,你想我是多么喜悦呵!……是否可能:每逢一、四、七都可送食物给你?这样:食物虽少,常送总则一月可以送十二回,每次送的东西以哪几样为最合式[适]?我经济虽困难,每月五元是出得起的……”

如果我半年没有得到家人的消息,突然间收到一封来信,那会多么的喜悦啊!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邓中夏烈士关切李瑛的心情就像你我一样,跃然纸上,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真挚。就像妈妈总是关心我有没有吃饱饭一样,那样艰难的岁月,邓中夏烈士最关心的,竟也是妻子能不能吃到爱吃的食物。

高文华烈士收到家人的来信后回复说:“你们这样连接的寄我两封信,我的精神兴奋起来了。我想笑,哦!带着泪的笑啊!家里一切都很平安,这是我顶喜欢听的消息。二妹虽不幸又病了起来,而在告诉我时,二妹的病竟大好了,第二封信竟决定又将在过重阳后赴校了,这都会使我喜欢的。我总希望父亲的身体能够康健起来。”自己身陷囹圄,最思念和担忧的便是亲人的身体,字字句句透露出对亲情的深切眷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样朴素的情感和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毫无分别,烈士们也是子女、伴侣、父母,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即便是在生死未卜的革命洪流中,他们依然是那个心系家庭、渴望安宁的普通人。

永远不忘记学习

监狱里阴暗潮湿、缺衣少食,还要经常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和心理上遭受双重折磨。最让烈士们在狱中内心平静和鼓舞的,竟然是学习,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即便身处暗无天日的监狱之中,烈士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

邓中夏烈士在写给妻子李瑛的信中说:“……妹妹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块,是学英文的极好机会,切不可放过。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我已把英文津逮和英文字典送来,这样学下去,等到你出来,一定可以把英文学好呢!我打算还替你选购一批书籍寄来,你要知道: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

我看着自己凉快舒适的房间,宽阔平整的书桌,数不清的新奇文具,妈妈给我准备的苹果、牛奶,和我时不时飘出窗外的思绪,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愧疚。我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却还总是开小差;烈士们朝不保夕,却能靠着从书籍中获得的精神食粮支撑自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郭纲琳烈士对哥哥写信说:“……我近来还能读点书,因能读书,所以杂念也易消失了!”高文华烈士在给父亲的信中,对自己的安危一字不提。他只要求父亲给他买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

闵乐山烈士在狱中写给三叔的明信片上说:“殊业未成而病即时缠身……不过刻已复原,精神如旧,刻正继续求学之初志……”虽然在狱中疾病缠身,但是自己仍在积极学习,对于革命和生活仍旧保持着信心和期待。

他们在监狱里仍然坚持读书学习,可见严刑拷打并未磨灭他们对未来的乐观。在监狱中无数个阴冷潮湿的夜晚,是书籍带给他们支持和力量,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们在困境中前行的道路,是学习进步让他们保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在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中,烈士们的内心每天都在经受着严刑拷打。有对家人的思念与愧疚,有对同伴的心疼与关怀,有对未来的担心和忧虑,但是,却始终没有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

他们在入狱之前,就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奋斗终身。烈士高文华的父亲为他在胶济铁路谋求了一个月60大洋的工作,他写信告诉父亲:“我是一个革命者,我怎会受钱的牵动呢?……吾人应觉悟欲得安宁快活之生活,非先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不可……”邓中夏烈士的父亲在北洋政府农商部给他谋了一个职位;邓中夏回复道:“我不做官,现在社会如此腐败。当官的人,都是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当这样的官有什么意义呢?”孙晓梅烈士写信对母亲说:“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众所需要的“名”和“利”,我并不希罕个人的“名”和“利”。对于这种问题,在我们的眼睛里看来,实在太平凡了。”他们满怀着对新中国的强烈渴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要为国家献出生命。

这样的信念一直坚持到了狱中,毫不动摇。面对敌人的劝降,郭纲琳烈士对哥哥说:“伦兄!请你原谅我不能屈伏在一个无罪而加上有罪的名义下来遵从你。”史砚芬烈士在狱中写给弟弟妹妹:“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底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

生命可以被剥夺,但是人的尊严不能被罪恶打败,心中的信仰不能被玷污。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强忍着内心对亲人的不舍,含泪做出抉择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维护内心信仰的纯洁。

新中国就要成立,高波烈士却永远都走不出牢狱,在牺牲之前,他对妻子的信中写道:“波,我和你及女儿永绝了,我的死是为着人类的解放事业是光荣的,我死后还有成千上万的同志,我们的革命事业必胜,敌人闭[必]败,我虽死犹存。”

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着革命者的信念与豪情,相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展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他们是伟大的共产党人。

小结

《雨花英烈家书》不仅是一部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曲信仰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群像,感受到了信仰的非凡力量。这些红色家书,不仅给了我们难忘的家国记忆,更给了我们奋进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浩瀚无声的家国深情,是砥砺前行的不变初心,是照亮前行道路的信念明灯。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阻隔,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它们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四3班  王睿珩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