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不甘心失败的越军仍频繁骚扰边界地带。西南边陲的老山前线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为守卫老山,无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其中就有来自南京绿洲机器厂的滕爱祖等七位子弟兵的身影。
1986年10月9日,云南前线某部党委给滕爱祖记一等功,其余六人也均立功受奖。
老山前线
绿洲子弟兵齐上阵
南京绿洲机器厂创建于1958年,又名四七六厂,是一家国防军工生产企业。每年征兵时节都源源不断地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1983年11月,唐伟、滕爱祖、何明、周玉敏、张春、李建宁、潘雷七人由绿洲机器厂选送入伍。他们的父亲多当过兵,有的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过军功章。
怀着满腔热血,在全厂欢送的锣鼓声中,七个人踏上了军旅之途。巧合的是,入伍后七人分配在了济南军区67军部队199师595团,分属炮连、通讯连、运输连等。第一年,部队驻扎在山东省某市市郊集训。
唐伟在部队练射击(左边持枪者为唐伟)
随着中越边境磨擦不断升级,南疆不断燃起硝烟,中国军队奋起还击,誓要收回被占领土。1985年3月15日,绿洲子弟兵所在的595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云南前线。
集中进行轮战训练两个月后,5月19日部队正式进发,驻守老山前沿阵地。
老山前线的浴血英雄
根据中央军委部署,部队轮番作战有利于参战部队休养生息,595团这支生力军将驻守前线数月的南京军区某部队换下。
交接过程中,唐伟、滕爱祖等人看到了离驻地不远的“李海欣高地”,它如同楔子一样插在敌人心脏里,因为敌人炮火的反复轰炸,露出光秃秃的坡体。想象着即将到来的血与火的考验,绿洲子弟兵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效仿英雄人物杀敌立功。
从部队驻地到弹药库有两公里,弹药库距离前沿阵地又有两公里,滕爱祖等人每天要背上100多斤的军用物资,趁着夜色运输,往往一趟就要花上10个小时。部队里还流传起一个顺口溜:“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军工运输队。”
滕爱祖
1985年5月31日,越军向67军阵地发起大规模反扑,密集的炮声从拂晓持续到晚上,211高地在这次战斗中被敌方夺去。
为夺回高地,6月11日的夜晚,一番猛烈的炮火轰击后,唐伟所在的尖刀班率先向敌人阵地逼进。就在距离敌人阵地约100米处时,越军打了三发照明弹,唐伟等人完全暴露在敌人视野中。在被手榴弹炸伤腿后,唐伟仍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向敌人射击,直到英勇牺牲。
牺牲时,唐伟年仅19岁,是绿洲子弟兵中最年轻的一位。后来,部队将其评为二等功和革命烈士。
唐伟烈士塑像
七人齐齐立功受奖
唐伟牺牲后,绿洲子弟兵们将全部的悲痛化为对敌人的仇恨,在战场上更加奋勇拼搏。
这年的中秋节前夕,久未得到儿子消息的唐伟父母,寄来了信和一个包裹,包裹里装着月饼以及信封、信纸和邮票。不知道儿子早已牺牲的他们,仍牵挂着他的安危,苦苦等待回信。
在通讯连工作的周玉敏看到来信和包裹后,召来绿洲厂的伙伴共商对策,最终模仿唐伟的笔迹,以唐伟的名义回了一封平安信。
在老山前线轮战的一年时间里,七名绿洲子弟兵个个立功受奖,计有一等功臣一名、二等功臣一名、三等功臣一名、通令嘉奖四名。滕爱祖在战场上潜伏三昼夜,两炮消灭猫耳洞中的7名越军,并炸毁敌电台一部,立下了一等功。何明火线光荣入党。
滕爱祖的一等功奖章与证书
何明
撤防后,绿洲子弟兵得到全厂职工的赞誉,机器厂还特邀绿洲子弟兵组成报告团回厂作报告。1986年初,厂党委举办了唐伟烈士骨灰迎接仪式,并在唐伟读过书的学校里建立了唐伟烈士事迹陈列室,将校园中一条道路命名为“育英路”。
参考资料:《雨花文史 第11集 五十年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