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17日,“敬制韶山毛泽东同志铜像协议签字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这项铸造任务落在了南京晨光机器厂身上。
这是毛泽东的第一尊铜像,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最高的一尊铜像,铸造完成后放在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
立项:塑建铜像
1991年10月17日,中央办公厅34号文件批复,中央同意在韶山塑建一尊毛泽东同志铜像,并于1993年12月26日揭幕,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韶山准备塑建毛泽东铜像的消息不胫而走。
南京晨光机器厂知道这一信息后,立即于1991年底由厂领导带队,组团到湘潭韶山,带去各种资料和样本。
经过商议,铜像的雕塑最后确定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大师刘开渠领衔,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程允贤负责具体操作。
听到此消息,晨光机器厂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又再次赶到北京,找到了铜像的设计师程允贤,表达了他们想承担毛泽东铜像制造任务的意愿。
雕塑家程允贤
“程老师,请您放心,也请您相信我厂的技术力量。为了证明我们厂的制造水平,请先用石膏雕塑两个毛泽东的头像,您留一个,我们用一个,铸成后,再由您检验定夺。”
得到了雕塑家的认同后,晨光厂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再下湖南,同湘潭市委、市政府和韶山毛泽东铜像塑建工作小组商谈铸造毛泽东铜像的具体事宜。
也是在这一次,湘潭市委、市政府和韶山毛泽东铜像塑建工作小组才正式确定将铸造毛泽东铜像的任务交给晨光机器厂。
塑建:责任到人
1992年11月7日,铜像工程在震天的鞭炮声中正式动工了。
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铜像的造型,他们投入最强的技术力量,厂级领导分工负责,亲自把关。从造沙箱、浇铸,到焊接、着色等,各个工序逐一检查,责任到人。
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第二次到北京,向雕塑专家程允贤请教一些具体细节问题。
晨光机器厂铸造的毛泽东及六亲属铜像
1993年8月14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毛泽东铜像铸造工程完成所有的前期工作,正式开始浇灌。
这天,晨光厂铸造分厂的厂长杨震武早早到了现场,亲自把握这道工序的最关键环节——铜水的最佳温度。装载铜水罐的行车在缓缓地移动,铜罐口对准了浇口杯。随着杨厂长的一声“启动”,最佳温度的铜水缓缓流入铸箱中。
10月21日上午,铜像正式完工。铜像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这尊重达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的铜像,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铜像中最高的,10.1米的高度象征着国庆纪念日,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迎归:温暖如春
1993年12月2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晨光厂的一万多名员工就早早起了床,赶在早晨7时前到达厂内的广场上,欢送“毛主席铜像车队”启程。
这一天,南京的天气也格外好,立在那辆东风牌汽车上的“晨光机器厂敬制运送毛主席铜像车队”的大红牌子特别醒目。
如今这尊铜像矗立在毛泽东纪念馆前的广场上
这时的市区,尽管车辆拥挤,人山人海,但车队所到之处,十字路口一路绿灯,来往的车辆主动停靠两侧,骑自行车的上班族,纷纷下车,行人驻足,向车队行注目礼;所有的军人、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举起右手,庄严地向车队行军礼,直到车队驶出很远、很远……
毛泽东铜像从南京起运,途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沿途的路人主动放鞭炮迎接。到了韶山市,人山人海,人们高喊着“毛主席回来啦”“毛主席回来啦”,主动维护出一条通道让车队缓缓开过。
1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专程到韶山为铜像揭幕,江泽民为铜像题写的文字作为历史文物珍藏。
毛泽东铜像矗立在毛泽东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身后是秀丽的韶峰。铜像面对一片稻田,使人想起毛泽东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