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级电影院 三大元帅在此留下足迹

发布时间:2019-10-22 14:15 来源:

2002年10月22日,江苏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大华大戏院(简称“大华”)名列其中。

这座民国时期南京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在解放初期,曾被部队接管为“军人电影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此后的岁月里,陈毅、彭德怀、刘伯承等三大元帅先后在此留下足迹,成为大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1.jpg

大华大戏院

部队接管,大华更名“军人电影院”

新街口中山南路67号,大华大戏院所在。高楼林立间,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风格,使之别具一格。

1936年5月,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大华大戏院建成营业。1768个软席座位,以及冷暖气设备等,让大华成为当时南京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与世界大戏院、首都大戏院、新都大戏院并称为民国南京四大影院。

12.jpg

大华大戏院内景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驻防南京。如何解决军区机关及驻宁部队、学校、科研单位等广大指战员和家属的文化生活?怎样解决军区首脑机关召开大会的礼堂问题?

集电影院、剧场、礼堂为一体的大华,成了当时的不二之选。经过研究,部队接管了大华,将其级别定为团级,并更名为“军人电影院”。原有员工全部保留下来,同时部队又调来一批干部、战士组成新的团队,为部队服务。

打造政治思想教育阵地,宣传工作受表扬

部队接管大华后,通过电影放映、戏剧演出以及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力争把它营造成部队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

1953年,为搞好场内秩序,配合部队现代化建设,让军人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大华开始实行“开映以后,不得入场”、“戏剧演出,幕间入场”。这是具有创造性的举措,南京仅此一家。

13.jpg

上世纪50年代,大华举办苏联电影周留影

为让广大指战员看懂、看好电影,特别是放映外国电影时,在放映中对少数镜头压低原声进行插播解说。这里经常召开观众电影、戏剧座谈会,指战员们畅谈收获体会,讨论如何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写出观后感。大华还举办大型的新闻图片展览,介绍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广大指战员投身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配合党各时期中心工作,大华经常制作大型标语口号进行宣传。由于宣传工作到位、突出,大华受到部队领导机关的表扬和广大观众的欢迎。

梅兰芳在此演出,三大元帅曾光临大华

作为南京唯一一座文物级电影院,无数历史名人曾在大华留下身影。

1936年2月下旬,著名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编演《生死恨》,鼓舞人们抗敌斗志。该剧在上海天蟾舞台连演三天,反响强烈。上海演出结束后,又转到大华连演三天。由于票不够卖,大华的铁门都被挤坏了。

1954年,梅兰芳又率团来宁慰问驻宁部队,在大华演出京剧《贵妃醉酒》。每每演出结束,场内都爆发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梅先生频频谢幕,盛况空前。

而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先后有三大元帅在大华留下足迹,更是成为大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刘伯承曾到大华来观影。华东军区召开全区干部大会,陈毅多次亲临会场作形势报告,主会场设在大华。捷克斯洛伐克军事代表团访问我国时,国防部在南京大华召开欢迎会。彭德怀身着元帅服,佩戴元帅肩章,健步走入会场主持欢迎会。

14.jpg

2002年10月22日,大华大戏院入选江苏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50年代末,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批准,大华电影院移交地方政府。2013年,这座77岁的戏院在历经军人电影院、东方红电影院、大华电影院等名称后,以最初的名字——大华大戏院修缮一新,重新开放。

参考资料:

《钟山风雨》

综合扬子晚报报道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